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同城“双一流”

(2017-09-26 08:53:35)
标签:

双一流

单一流

985

211

双非

分类: 个性随笔
  “双一流”的事儿,热闹这么多天了,高人深挖太多,叫人难以插嘴。也偶被问起“有啥感想”,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总是答曰“无感”。尽管心头也觉得,身在园子,对这么个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真要是“无感”,可能就得上医院。
  就说点别人没说过的罢!且只说同城8园子,即“双一流”的川大、电子科大,“单一流”的西交大、西财大、成理工、川农大、中医大和西石油。
  哦,不对,川农大只能算半边同城,因其还有大半园子在雨城。
  就算七个半吧,“双一流”加“单一流”,在全国各省市区,算是“入选”数较多的。回想起还在8月下旬,坊间“双一流名单”传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就在一个正式的会上,听“部里”的官员讲,“‘双一流’快了,你们四川,入选不少嘞!”
  果不其然!据说全国入选“双一流”和“单一流”数,不到高校总数的5%,如此说来,四川总共109校,入选8校,比例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感觉对四川的高校而言,此次“双一流”评选,是对此前多年来,相关高校的改名、升格和合并等系列动作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是,合并的,尝到了合并的甜头。升格的,获得了升格的红利。改名的,被“一流学科”(或相对“双一流”又称“单一流”)还原了原初本尊。
  在川大一共6个“一流学科”中,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三个,肯定是原华西医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则多半属、或主要属原成都科大。假如剔除这4个,属于老川大的,可能就只有数学和化学了。真要是那样,川大能否入选“双一流”,恐怕就得打个大问号。
  一个川人都能看懂的是,过去一二十年,老川大先后与成都科大和华西医大合并,这绝对称得上川内高校在发展战略上的最大赢家。换言之,此次川大能进“双一流”,很大程度上,是享用史上两次合并带来的红利。
  毕竟此次只两个“一流学科”,就带动整个学校入选“双一流”者,只有电子科大等极少数。而后才更被视为“行业高校”或“多科学校”。像川大那样的综合性大学,想要凭借两个“一流学科”,就整体进入“双一流大学”行列,很难说得过去。
  这些天,广被打抱不平的东北师大,就属委曲的最典型。该校与川大一样,也是拥有6个“一流学科”,可学校命运却只能成都理工等一样,成为95个“单一流”之一。
  想必东北师大“一流学科”那么多,学校却没有像电子科大那样入选“双一流”,也是因其不算电子科大类“行业高校”吧!
  当然,也与东北师大前期没有进入985有关。前期没卡位,如今你不吃亏谁吃亏。无奈的是,卡位985,也不是东北师大自己能掌控的。尤其在师范大学已有比其更有资格晋升985的前提下。什么叫命?就这是。
  至于电子科大,此次以两个“一流学科”跻身“双一流”大学,属36个“双一流A”校中,少见的“一流学科”量最少者之一。不过,也可以理解为,该校“一流学科”量虽少,质很优,一个抵俩,甚至抵多。
  不禁让人想起,该校原先在同城,江湖地位与西南交大伯仲难分。距离的拉开,是在十多年前,电子科大罕见地以单科性大学的身份,进入了多为综合性大学组成的985俱乐部。这以后,好多好多的机会大饼,就独独往它头上砸去。
  假如,没有当年进985,如今只两个“一流学科”的电子科大,能进“双一流A”么?不敢想像。不信看看那6个“双一流B”,甚至更多的“单一流”高校,就知道可能的结局是啥了。
  不过,在同城一堆改名、升级、合并的高校中,电子科大的动静相对最小,只是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改成“电子科技大学”,似乎也只合并了什么行业的管理学院啥的,现今凭着两个“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就一脉相承地把该校的“电子”与“讯息”给传承,给发扬,给光大了。
  至于同城另外6校或5校半,入选“单一流”的高校,就更是彻底还原了这些学校原先的底色:
  西南交通大学早已适度综合了,但其是看家本领和得名依据,还是如今这个“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知情者当能知晓,其“交通”前面,还得冠以“铁道”才合适。这就让人想起该校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从唐山到峨嵋,从峨嵋到成都,“铁道”变“交通”,“学院”升“大学”,最后在入选“一流学科”时,唯一的被认可者,还是那个诞生时埋下的DNA:铁道。
  西南石油大学也早就不止搞石油了,学校也大部从南充迁到成都,但其入选的“一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还是让人觉得,尽管该校从“学院”升格成“大学”,校址从将帅之乡搬到天府之国,“石油”二字,最终还是其不变的旗帜,看家的本领。
  同理,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中药学,四川农业大学以作物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应用经济学入选“一流学科”,也几乎是直接与其曾经或现在的校名挂钩。哪怕它们也无一例外地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由“单一”发展成“多科”,由此处搬到了彼处,但一路风雨,建校之初的基石没丢,且最被认可的,还是那块基石。
  成都理工大学稍有些不一样。该校远在二十多年前,就把校名中的“地质”二字给去掉了,随后又把“学院”升格成了“大学”。但该校此次入选“一流学科”的地质学,还是让人想起它那封存已久的校名中的关键词:地质。两个弃用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和“成都地质学院”,也随之被发掘出光点。
  说起来,“地质”都“理工”二十四五年了,“学院”都“大学”十五年了,“行业院校”都蜕变成“多科性”、甚至立志要建“综合性”了,建校时的基因,还是在最重要的历史关头,狠狠拉了学校一把。
  不过,若跟如今的川大比,成都理工的改名、合并和升格,就对入选“单一流”几乎没啥影响了。把“地质”改成“理工”,“地质”还是如魂似灵地紧附于体;把“学院”升格成“大学”,“学院”的底色还是最浓墨重彩;把周围的商专、地干院和省技校合并进来,三合一或四合一大于一的奇效,还是没能出现。该校的以强带弱,与川大的强强联合,“合校”的“合效”,差别十分明显。
  幸好国家在废止985、211前,推出个“双一流”,成都理工才总算在受阻211、历经三校甚至四校合并的摩擦、磨合甚至磨难尚未完成之际,靠61年前受孕的DNA和随后练的童子功,挤进了“中国高校幺叁拐”。能以“双非”(既非985,又非211)身份入选“单一流”,137名单中仅25校,同城成都理工、西南石油和中医药大三校,“下放”后,上从985、211虎口拔牙,下从老牌省重点碗中抢食,这些年都快拼脱了形。
  同城入选“单一流”诸校,多与成都理工相似:不管校名咋改,不管学院是否升大学,不管合并还是单干,甚至不管校址迁还是没迁,建校之初被冠以啥名,今天的“单一流”就是它了。那些个半世纪前,甚至一个世纪年前被敲定的校名,其中那个以学科为代表的关键词,即使学校的风云变幻中早已被废弃,但最后,还是在“单一流”的评选中,顽强地彰显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