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看好高考考高考

(2017-06-09 07:44:11)
标签:

高考作文

难度

信度

效度

区分度

分类: 个性随笔
  今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是长这样的: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上看下看,得出三个结论:1.好做,不及格者极少,得高分者不多。2.正确,情景材料已经给出政治保证,直接截取稍加发挥,即可保证起码分,除非考生故意想得低分。3.粘连,极优与极差的两头小,平庸与良好的中间大。
  考生对自己正参加着的高考,在政治正确有保证和基本素材有告知的前提下,谁还会离题万里?谁还不会码上个七八百字?
  因而,今年这道作文题,是道高考作文优等生难堪,中等生不甘,差等生笑翻的题。
  不过,站在命题的角度,就很难说它是个好题。
  理由有三:
  第一,在通常的命题四度中,此题只信度无瑕,其余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就很值得商榷。
  先说效度。此题可否考到点子上?看似能。前面说过,将情景材料搬运下来,截取其一二,稍加发挥,得分所需“点子”,就基本有了。比方搬下“为国选材”,就可将所知的“材”列上十个八个来,再辅之以赞扬高考在“选材”上的不可替代性,当字数凑够六七百时,及格甚至良好以上,就到手了。同理,高考的“激扬梦想”“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时代的拐点”“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等,感谢命题老师,点子递得个个都比冰雹大,若都还看不见,懂不起,用不来,那真正就不可救药了。可那样的考生,有么?有几个?
  再说难度。前已说过,此题在内容的本质上,尤其是在情景材料的提供上,已经在保证政治正确的同时,保证了得分很容易及格,只是不容易得优。因此,它是道无甚难度的题。
  最后说区分度。从上述效度和难度的分析即可看出,此题的区分度很低,原本在作文上差距较大的考生,也将在及格与良好的区间密集,从而形成大面积考分粘连。至少,此题将很难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若此,该题的得分率将证明,它是道事实上无甚遴选作用的题。而通常,以高考作文的占分比,其在语文,甚至整个高考中的遴选作用极大。
  第二,在恢复高考40年、社会热议已久、考生本人又正经历着之际,让高考考生写高考,犹如让教师在教师节写教师的荣光,护士在护士节写护士的职责,看似在“考”考生,实则是在“测”感受。因而从事实存在的考与被考的智力角逐角度论,如此思路的命题似也不够合理。
  当然,命题者很可能认真想过,今年咱就是要考个猝不及防,考个“灯下黑”,考个谁也猜不到、押不准,“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什么的。没想到的是,此题一出即迅速被证明,被许多人猜到和押中,有个人,有机构,有范文,有征文,因为它是今年的热议之一。
  命题者可能想的是,就是要用一个大家感觉“能做”的题,来考出彼此的思想水平和作文能力。然而,如此美妙的想法,必然被阅卷的困难所抵销。在短到平均一篇作文只有一分钟不到的阅卷时间里,“思想深度”和“作文能力”,是很难做出正确和合理判断的。换言之,此题的公正、合理评阅,反倒会变成阅卷教师手上的一个难题。这大概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彰显此题在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上的失准。
  第三,还有那破天荒地设立两个“副标题”,一个指向“我看”,一个指向“我的”,前者写“别人的高考”,自己是看客;后者写“自己的高考”,高考融入我。这好似提供了两个口袋,分别将命题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分类往里面装。前面说过,命题者提供的情景材料已经足够丰富,甚至丰富到点子递到极大、极明显的程度,这都还担心考生不领情,又再分设两个口袋,提醒他们可将情景材料分流,分别装袋即可保证及格,稍微添油加醋即可得良,这也就从事实上再次大大降低了此题的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多的不说,事实上此题的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怎样,最终还得在阅卷中验证。或许本人纯属瞎猜,或许本人不幸言中。现在就来试试咋利用给出的情景材料,轻易及格:
  先做副标题“我看高考”,根据情景材料,马上可取个正标题:《伟大的高考》,然后开始截取情景材料:第一,高考是“为国选材”的主要手段;第二,高考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第三,高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三点作骨骼,再往里面添加些血肉,以及再加上点“今年是恢复高考40年”之类作料,七八百字就OK了。
  再做副标题“我的高考”,也是根据情景材料,立马可取个诸如《我的青春我的梦》之类正标题,然后就在情景材料中找生花点,也是至少有三点可信手拈来:第一,多年来,高考极大地激扬了我的青春梦想;第二,从我爷爷到我爸妈,高考凝聚着我家三代人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第三,在备考期间,我真正体会到高考所饱含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然后就是往里面填充血肉,譬如往“第一”里填充,若没有高考,我根本就不会那么用心地想,未来我最适合做什么,现在我当努力考多少分;往“第二”里填充,我爷爷曾经是恢复高考的首届考生,是高考将他从“知识青年”改变成“知识分子”,我爸爸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考生,是高考让他有了现在的地位和家庭;往“第三”里填充,在备考期间,我一诊(摸)成绩不理想,一家人如之何,我怎么样;二诊(摸)成绩上去了,一家人又怎么样,我又如之何……有节制地叙事,适时地点评,适当加上煽情,七八百字,二三十分钟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