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骗子几个帮?

(2016-08-27 15:38:04)
标签:

徐玉玉

宋振宁

电信诈骗

精准诈骗

自称乾隆

分类: 好看时评
    花季少年徐玉玉、宋振宁,先后因被骗气绝身亡,事件于是由一般上当受骗,恶化至波及维稳的地步。案子到这一步如果都还不能及时侦破,怕真就没法向上向下交待了。就见当地公安使出洪荒之力,令人惊讶地以不计成本、不怕麻烦、连续作战的方式,甚至推出A级通缉令、悬赏多少万之类配套措施,再现了原本破案神勇的本色。这便是大家看到的,不出多少个小时,此起案值不大、影响极恶的案子,就举轻若重地被侦破。
  此事给人的最强烈感觉是,公安不是拿骗子没办法,而是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他们不能轻易拿出那套办法。似乎是当案子只涉及谋财而不涉及害命时。比方警力不够,比方能力不济,比方办案经费不足,三“不”汇合起来突现一个结论:骗子太多,骗术太精。哪怕如此承认或默认,让公安被骗子们蔑视或小瞧。与此相联,看似疏而不漏的法网,也就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惩治绵软和惩戒无力。
  电信诈骗对百姓的可怕之处在于,越是相信组织、相信政府、相信“上面”的百姓,越容易被骗。徐玉玉不就是相信区教育局的公信力、相信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申请,才被骗走学费9900元的么?这等情形下的上当受骗,确实不能简单归结为受骗者的智商不高与警惕性不足。至于那位名叫郑雪菊的富婆,被一名自称“索罗斯弟子”的男子,和一名自称吃了长生不老药活到300岁的“乾隆皇帝”,联手骗走巨款4000万,说实话,井民听罢只会笑,甚至会幸灾乐祸。同时,对这位郑姓女子以那等智商,竟能挣下那堆财富,也表示出极大的好奇。好奇者不仅井民。今日俄罗斯新闻网也专对此做下《中国居民被自称存活了300年的皇帝骗走600万美元》标题,足见这等稀奇事,已到友邦惊诧程度。
  电信诈骗就不同了。这是几乎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犯罪。朋友圈中就有中招者,所在园子每年都有数十上百上当学生。5月18号的《法制晚报》披露,去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涉案金额222亿元。事实上百姓的被骗损失远不止这个数。因为既是“发案”,就当是“报案”后的统计。可不知还有多少被骗者,只因被骗数额不太大,或对破案失去信心,而选择了独自吞下苦果和独自面对“随时会上当,当当不一样”的恐怖生存环境。
  据说,电信诈骗的破案率低到个位数。这等于说此类案子的破获,基本只是其中的“大要”者。那么什么叫“大要”者?似又不能简单用案值多少来衡量。假设被骗者虽然损失几百万追不回来,但受害者也既不伤心更不伤身,甚至还抱持“蚀财免灾”的心理,要么不报案,要么虽报案也不催促,估计那案就够不到“大要”的级别。反之,此次的徐玉玉案,虽案值还差点才到万,但……就不描述了,普通百姓,尤其是生活困难的普通百姓,一笔不到万元甚至千元的钱,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钱或收命钱,此案也就上升到了“大要”。被骗不到万元,竟至健康少女猝死,如此受害者的悲凉,绝对不能归结为受害者的心理脆弱,反倒是让人从中看到,疯狂多年的电信诈骗,已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普通百姓的雪上加霜。
  有人说,现如今,被偷被抢被扒窃,可怕程度都远不及电信诈骗。井民对此不再质疑。因为相对来说,就算那几样传统犯罪如今依然严重,但整体而论,它们的防范还是相对容易。但电信诈骗就不同了,它是一大群丧心病狂的高智商歹人,利用电信和银行两大链条上的太多漏洞,甚至某些有意无意或睁只眼闭只眼(因为那就事实而言,能给他们带财;就结果而言,对他们亦无不利)再加之公安的打击和侦破不力或无力,福建、广东的一些地方,专门从事电信诈骗的人,竟然成群结队、做成产业,以至野火烧不尽了。就算个别倒霉透顶的骗子,不幸被公安逮住,一则是钱早已挥霍得差不多了,二则面临的处罚也远不抵钱来得太容易的舒心。看看那些跑到东南亚,甚至非洲搞电信诈骗的家伙,确实,要逮到他们、逮到他们还要遣送回来,那是何其艰难,通过判罚让他们从此金盆洗手,更是难于上青天,就悲观地预言,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若没个根本性的改变,徐玉玉、宋振宁第二,就随时都会再现。
  令天下人震惊的,是此次二少年的被骗,是遭遇所谓“精准诈骗”。骗子能搞到他们精准的个人信息,能精准掌握他们时下正要做的事情,能将他们所要做与别人要他做的事,无缝联接、完全重合。恐怕连傻子也能想到,骗子手上那些精准的个人信息,绝对不可能是骗子瞎猫碰到死耗子。更可悲是,事发后的当地招办、徐玉玉所在中学,均称自己绝无泄露;徐玉玉已考上的大学,则声明不可能知晓她更多的信息。难不成,骗子与黑客整合到了一块儿?若是那样,反黑客的相关部门,莫非也是技不如人?要不怎么没见他们有啥反应?内中的问题真是想不得,越想越感觉脊背发凉。
  看到事发后有人忧心忡忡地建议,中学应当增加防骗教育。建议者肯定是出于好心。可是他是否知晓,如今的学生娃,非但是中学生,自打娃娃们醒事起,就已经饱受防骗教育。父母会一再提醒,千万别理陌生人,千万别相信任何人,千万不要相信有人说你妈在等你,甚至,千万别去扶摔倒的老人。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也要么是老师反复提醒,要么是请来警官举案说法,其中防电信诈骗的内容早就占了主要部分。此等情形下,还要“加强”,又怎么入手?欲达什么目的?能把娃娃们教育到具有火眼金睛、准确识别在手机上显示的信息是真还是骗么?井民正亲历着的一事,便是大概受类似的教育既深,一个今年的某地考生在收到取件提醒短信后,误以为是电信诈骗,没及时收取合格证。结果错过当地本科增加名额的机会,只能以上本科线的成绩进入专科学习。再说,老百姓如果都需要变成公安、变成打假专家,才能避免自己上当受骗和不买到假货,那老百姓的日子还有幸福感么?关键是,有这种可能么?
  码字儿至此,心中不禁悲凉,传统“世上还是好人多”的教育,似乎早已让位于“千万不相信陌生人”的提醒。否则就是将受教育者引到简单、傻冒、易骗,就是用天真到根本不存在的空泛做人道理,替骗子培养诈骗对象。不解这社会到底是咋的了,在教育人与骗子斗智这一点上,教育似乎远远掉在花样百出的骗术后面。犹如防范永远处于防不胜防中。
  末了也想替公安说句公道话。若现状得以维持,他们在电信诈骗面前的尴尬处境就将依然:不打击,失职,百姓要骂;打击,打不胜打,百姓依然不满意。电信运营商、很行不做出治本的措施,有关单位不严管个人信息,要想把海量的电信诈骗案交到公安手里,进而要求他们切实负起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那么,这种局面要被骗子们知道了,绝对是欢欣鼓舞甚至弹冠相庆,要让那些游走在骗或不骗边缘的人知道了,骗子的队伍也会更加浩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