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淘最新QS全球高校排行榜
(2014-09-16 17:05:33)
标签:
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世界一流教育 |
分类: 好看时评 |
这是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简称QS)的第十个全球高校排行榜。该榜选择全球三千所大学,对其在人文与艺术、工程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学五大学科中任意挑出两个,就其在科研领域的权威性、教授老师与学生数量的比例、高校在用人单位中的声誉、成果的援引率、留学生比例、外教比例等六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如此综合性加国际化的评估指标,一看就知中国现阶段的大学,不大可能与榜单上的前十相提并论。事实上,此次排行榜,中国大陆大学中的最佳,是位于第47的清华,该校比上次排名上升一位,是唯一进入前五十的中国大陆大学。相反,北大排名比上次下跌11,位列此榜单的第57。也就是说,目前在世界排前40的大学中,找不到中国大陆大学的身影。
中国大陆大学中,复旦进步明显。去年它列88,今年它进71。与清华北大一道,组成了世界大学前百名中的中国大陆三甲。其余在中国很牛的大学,位次可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譬如在此榜中列中国大陆大学第21、中国的985名校吉林大学,在全球高校的位置只是第501。而中国大陆目前最好的27所大学,除前述清华北大复旦外,名次多分布在104至701之间。
再看世界和亚洲大学,可见前200强中,总共有31国的大学上榜,其中美国51所,英国29所,德国13所,荷兰11所,加拿大10所,日本和澳大利亚各8所。英美二国是老牌高校强国,校多势众,其江湖地位短时间内似无法撼动。可荷兰和澳大利亚,一个地盘小人少,一个地盘大人不多,居然也能把大学建得按人均计,想必连美英等国都得刮目相看,这就足以说明,大学自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他们摸到了那个道,我们大概还在摸。
俄罗斯之声称,中国大学之所以量多强少、规模大而实力弱,依照此番QS的标准,是因其科学成果的援引率与办学的国际化,仍然是明显的软肋。该媒说,尽管近10年来中国对科技的投资增加显著,但标杆性的大学如清华与北大,也分别只得到287和285个科技援引率,产出率或收益率与投入不匹配。该媒没再好意思多说,因为他们自己的大学也不行。但我们可借以引出的结论大概是:投入尚未发挥效益,投入未能精准到点。前者得有待时日,后者得调整方式。
以三连冠麻省理工为例,其本来就很高的科技成果援引率,三年竟年均增长14%。堪与其媲美的大学,是英国的帝国理工,该校该项指标同样是年增14%。老牌牛校剑桥,该项指标是11%。本次排名前10的大学,平均科技成果援引率增幅在7%。以此单项论,中国大陆大学的最佳,是中国科学大学,其该项排名为第120,其他中国大陆大学则多在150甚至200以后。这不禁多让人少有些悲凉,中国大陆的大学,啥时才能与先进并驾齐驱?
还有一个中国大陆大学的软肋,那就是按在校生中的留学生比,中国没一家大学进入全球前300。也就是说,连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大学双雄,学生也还是土著远多于远客。相比之下,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大学,几乎多已国际化,他们的几个知名大学,已经借此跻身世界高教的中心。比方就在此榜单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列第22,香港大学列第28,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并列第31,京都大学列第36,南洋理工大学列第39,香港科技大学列第40,香港中文大学列第46,都在清华之前。弹丸之地新加坡办学有方,东方之珠香港牛校密集,令我们羡慕,令我们惭愧,也促我们深省。俄罗斯之声的结论是,中国大陆大学由于自身的隔绝性,无法打入世界精英大学的第一梯队。何谓中国大陆大学“自身的隔绝性”?俄罗斯人没说,值得我们深思和深究。
去过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晃,印象最深是那里的师生四色杂陈。在他们的国际部及财务部门,比本土学生缴费多过两三倍的美元与英镑,正不尽白银从世界各地滚滚流来。就似乎同时得到结论,哪一天,我们大学国际与财务二部,也能这么一抵俩、甚至一抵仨地招生,届时无须哪个机构来评估,我们自己都能得出结论,我们已是世界一流。
只要师生、成果和影响不够国际化,大学就不能成为国际一流。尽管QS排行榜只是现行世界三大排行榜之一,其科学与合理二性也未必尽然,但它和其它排行榜在本质上一样,大体都不会遗漏掉真正优秀的大学,更不会错选上真正劣质的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榜单的位次其实都很刚,容不得人不承认,容不得人不服气,容不得人夹塞儿插队,反倒只能让人要么发狠,卧薪尝胆,奋起直追,要么灰心,按部就班,独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