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大学复旦,近来摊上大事儿了。
先是研究生黄洋遭同窗投毒身亡,凶手动机未明,杀机惊心,震翻全球高校。后是本科生袁涛宣布退学,炒了复旦的鱿鱼,羞辱了复旦的牛B——因其退学的理由,竟是“看不起复旦”。
前一个正在公安侦破中,详由不便乱猜。后一个因当事人自己把理由说亮,让人想不东猜西想也不能。
更重要的是,后一事件好似报警,值得复旦及更多的大学警觉。
从国内“2加N”名校退学,如此痛苦而绝决的理由,肯定不是突然形成的。粗略梳理,大至是如下脉络:
第一,对复旦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失望。“有的老师上课就是念PPT,再就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一点营养都没有,上课毫无意义,还不如自己看书。”袁涛如是说。严重的是,如此透彻的失望,竟形成于该生的“大一”期中。两年半年后的退学种子,由此被深埋。
第二,对复旦个别教师的不负责任失望。“大一”期末考《新闻思想》,袁涛自述文不对题乱写一通,竟也拿到B+。事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是B+”,于是只有痛苦认定,该课老师“不负责任,乱给分。”
第三,对复旦个别教授的学术水平失望。“有的老师读的书还没有写的书多”,如此既狠又挖苦至深的话,放在其决定退学前的2012年12月,在一篇名为《薄学而渎职的复旦》的网文中。由文章的标题,不难看出其对“复旦学风沦丧”,已达何等的不忍。
第四,对复旦对生命“冷漠”的失望。事情起因是高中校友石健患脑瘤,与之并不相识的袁涛,牵头策划了名为“石健加油”的募捐,第一周就募得30多万元。然复旦认为活动未获允许,其在学校食堂门口发募捐传单时,被学校保安驱赶。
第五,对复旦无视学生健康的失望。大二某天,袁涛在食堂吃饭时吃出筷子残屑,当即检查食堂的筷子,发现“筷子完全腐了,我反映了很多次,食堂就是不换。”于是动用网络的力量,令食堂不得不在事发后的第二天,悄悄更换了全部筷子。当然,他与复旦,“梁子”由此结下。
第六,对复旦言而无信的失望。起因是复旦拒录5名“二本院校”的插班生,而原本复旦是先允许人家考试的,只是人家考试成绩合格后,又拒绝录取人家。他替那5名“二本”学生打抱不平,“复旦的错,却让考生们承担不利后果”。当然,自恃复旦优越的同窗,也由此对他不爽。
第七,对复旦个别校规的失望。从他的网文中,人们方才发现,复旦竟有如下规定:上乒乓球课不准穿牛仔裤,快递点不准设在学校内等。这在90后袁涛看来,做出这些规定的理由,一定是荒唐得拿不到台面上。尽管校方定有一套说辞。
第八,对复旦同学学习动机的失望。从《新闻思想》考试“几乎所有人都是B+”,袁涛形成一个看法,同学们的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把成绩搞上去,其他却不在意,延续着令人生厌的应试教育,于是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
第九,对复旦动用公器讨伐他的失望。自“筷子事件”后,袁涛成为复旦名人,此后的大量口诛笔伐,逐渐惹得复旦很生气,部分同学也很不解。原本他大概认为,校方多半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也倒是,天下哪有学校跟学生直接干上的?)偏偏复旦至少是相关部门沉不住气,竟然动用校园广播,公开播出一篇长达4分59秒的评论,直接“讨伐”自己的学生袁涛。这令袁涛倍感可杀不可辱,失望在一瞬间升格成绝望,终于做出宣布退学的决定。
罗列上述原因,自然不能得出学校复旦与学生袁涛,到底谁更正确或更错误。校方称袁涛有些偏激,若干规定也至少主观上是为同学们好。复旦也不会在意一两个学生的看不看得起,何况还没有问他们看不看得起那一两个学生。同学中也有人认为,袁涛已经“挂课”过量进而拿不到“双证”,为占据心理制高点或维持自尊才不惜主动炒学校,比如他自己说的“我对复旦的肄业证已没有兴趣。”
但是,一个当年湖北省高考第88名的优等生,如今以如此令校生双方不快的方式决别,个中缘由哪怕只是点滴与零星,哪怕无法分清对错的先后以及多寡,还是很有警示的意义,值得各校和老师高度重视。
譬如:不要以为自身是牛校,学生一定就会仰视;不要认为有几匹学术大牛,学生就会推论所有老师都博学;不要以为上课念PPT和讲稿,学生也会规规矩矩作聆听状;不要以为携著作等身就能唬住学子,学子能轻易从讲课和著作中看出你的真实水平;不要以为凡是校方定的规矩都是正确的,有些反常理和人性的规定会暗伤年青人的心;不要以为诸如筷子换与不换全由自己说了算,消费者即学生有权用脚投票或用手维权;不要以为捏有“双证”学生就自然会言听计从,真要令学生失望彻底他也会另谋高就或拂袖而去;不要以为只要听到“老师”和“学校”学生就会毕恭毕敬,现时代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都心如明镜,虽然未必个个都像袁涛那样彪悍以对……
985、超一流的复旦,尚有被自己学生“看不起”的时候,其他等而下之的学校,就更加值得警惕了。或许,这正是袁涛同学以类乎“自杀”的方式了结与复旦的“恩怨情仇”,所无意间给其他大学和老师带来的积极或正面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