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0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那点破事儿(167)

(2012-11-18 14:52:35)
标签:

幸福

座谈会

伊壁鸠鲁

井民

杂谈

分类: 校园轶闻

    应邀参加研究生座谈会。堂子小,人头多,感觉闷热,显得火暴。一番口水滔滔后,满意者露笑脸,失望者露白眼。

    那是所有此类会的惯例。传说于丹北大讲昆曲,还遇学子喊滚呢,十里店门槛汉儿井民,与一堆学子面对面,居然没引发任何团圆身子的反应,也足够聊以自慰的了。

    印象最深是,掐着座谈会气氛,有学子提了个尖锐的问。此问事涉敏感,井民没躲闪,照直答了,但不能公布是咋答的,也不能推知,那学子是否满意。

    有意思的是,临近结束前,有学子学央视腔:“C老师,你幸福吗?”说实话,事先对此没有准备,有点猝不及防。事先的准备是,话题围绕十八大,与个人幸福神马无干系。但出于老师应当的自尊,还是在第一时间想到应当回答,第二时间就想到了央视的董倩,想到她问莫言的同一问题,第三时间想到莫言那著名的回答“我不知道。”

    但接下来又忌惮,如此回答肯定会遭学子耻笑:只知拾人牙慧,算个神马老师?就清理了一下思路,把问题作了利于自己的还原:“同学,你是问我‘这会儿’幸福么?”这就轮到提问者多少有些吃惊,以至有些迟疑。不过他很快就点了一下头。井民于是肯定地答:“幸福。”学子马上跟进:“为什么?”再答:“和你们在一起,感觉自己还年轻。”学子禁不住笑了,他的同伴们也笑了。看来,谀人,任何时候都受欢迎,不然韩愈咋连死人也谀呢?

    不过,井民那回答显然不标准,甚至不诚心。想必那学子所问,并非指向井民的“这会儿”,而是着眼井民的“现阶段”,只是问题叫情急之下的井民给撑一边去了。想必是出于礼貌,学子不再追问。这世界,有时候你傻答代他明问,他也只好以傻笑代姑表认可。类似交锋或滑头,近年井民在本城几园子玩过。在学子面前有亲和力,他人认不认不知道,反正自己是认的——自认。

    不过,稍清醒后,井民又觉得,有必要借题发挥,说说时下不该的流行,即那个被央视追问,也被学子好奇发问的“幸福”。这是因为井民老早就认可,所谓幸福,定义根本没有,因它不是个形而下的器物。你不能端出个东东,拿到人面前,说那玩意儿“姓幸名福”。“幸福”就纯粹是个感觉,且是当事人当时当下的感觉。过了那个村,那个店,即便同是那个人,也未必对同一事情有同样的感觉。换言之,那些今日令人倍感幸福的东东,时过境迁,说不定恰是令他痛苦万分的根由。比方钱,比方权,比方名,比方利,比方美女,比方帅男等。

    记得就说起了后校门的补鞋匠李师傅。说起了他的老婆,他的儿子,他的事业,他的家业,有次亲眼目睹的夫妻俩让肉菜的恩爱,以及由此洋溢得香气扑鼻的幸福。然若用所谓形而下的标准,守着一堆臭鞋,呆在一个屋檐下,端着一对脏碗,日晒雨淋的盘坐人生,幸福在哪里?幸福恐怕连毛毛雨都不是。然从他们脸上时常流露的满足,以及二三十年用这种方式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还赢得广大鞋主们喜爱的存在看,园内好些个牛人,也未必比他们幸福到哪里去。

    就向学生们提起伊壁鸠鲁,那个井民喜欢的古希腊哲人。该哲人的一句名言,经常被井民从心底翻上来,用以精神自慰或情感自抚。那名言是:“幸福就是灵魂的无纷扰。”四五年前,井民有女弟子两三人,暗中筹划要为井民添件马甲,她们大概觉得在这方面,她们的老师已经令她们有改造的冲动。她们哪里晓得,井民自打数十年前一次偶然从镜子中发现自己是油墨人,不上粉,亦即打扮不出来,就不再对穿戴打扮有任何的兴趣。井民此次也是偶然间得知她们有那动议,并正去付诸实施,就严厉电招她们马上回来,否则买了白买。当井民说了大堆不可、不能和不要的话,仍似乎没多大的作用后,情急之下就想起了伊壁鸠鲁那名言,把它点化成“爱我就让我的灵魂无纷扰”,大家也就达成了默契。为此,井民专门写了篇博文,列位若不相信,还可在本博园里查找。

    说起来,井民被“问幸福”的历史,比央视此次名震天下的“问幸福”还要悠久。记得大概是距今整整十八年前,井民出差到北京,与一同学见面,三几句天气冷暖之类聊过,就问到彼此的现状。同学在餐桌对面,换一双目光如炬的小眼,富有深义地问:“你幸福吗?”跟今日央视满大街地问人,可是一样样的。至今刻骨铭心地记得,井民当即被问傻,不仅不敢接招,甚至差点想哭。彼时,井民正霉得起冬瓜灰,有道坎翻不过去。不知同学那是明知故问,还是无意间的碰触,反正效果就是个典型的哪壶不开提哪壶。从那时起,就形成一个可笑的观点:要想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挑起波澜,就单刀直入地问他“你幸福吗?”

    再有一次有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偶然探得一牛人的内心。那牛人乃学界名宿,属井民崇拜级人物,论钱早已过八位数,论房早已住豪宅,论子女早已上名校,论自己早已成为签字决定他人命运者,但正是这位世俗的成功人士,在被小妹妹级人物崇拜地问幸福时,竟然先沉默不语,后用短信反问:“你觉得我幸福么?”小妹妹立时发觉自己差点掉进深潭,断了继续探问的愿望。

    当然,上述那些,在会上只能点到为止。延伸不得,也延伸不了。少年不识愁之味,还是多让学子心存幸福的憧憬为好。等到他们追求到不惑之年之后,自然就会明白,幸福极其奢侈,也极其阴险。那些个豪言幸福、自称幸福或表演幸福的人,若是官员,私下问,若是夫妻,分开审,极大可能问出和审出个目瞪口呆的结果来。

    也时常觉得奇怪,生活中咋那么多人啥都经得住问,偏偏就“幸福”经不住问呢?换言之,生活中咋就那么多的人,在那么多的时间里,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说不上幸福不幸福呢?包括那些我们看上去风光无限的人物,光鲜亮丽的角色,咋都吝啬说出“幸福”二字呢?“幸福”咋那般地令人捉摸不定呢?

    人可能此时幸福彼时不幸福,也可能是此事上幸福彼事上不幸福,还可能是由此想来算幸福由彼想去不算幸福,若硬要逮人家问出个固定的感觉和结论,人家要怎样的回答才算是真正用心用脑呢?

    所以当央视那么执着地满大街逮人就问幸福时,其动机十分可疑,其论证十分幼稚,其结论十分无用,其做法十分倒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