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按:接成都商报邀约,模写今年高考作文,嘴上反应是不愿,心头反应是不敢。晓得高考作文不是平常作文,其材料、时限和字数要求,尤其是评判标准,与平常作文完全不对路。写出来,不是惨遭拍砖,就毁半世英名。怎奈经不住对方一阵美女拳,只得应承“那就献丑了”。昨日全天,饭碗所在搞毕业论文答辩,从早八点半到晚七点半,井民都宅在教室当“主席”。久坐伤肉,久听伤神,久说伤气,偏是正中午,瞌睡来袭,商报那边发来今年高考作文题,只得请假一小时,模仿考生,闭门造车。正急着动手,方才发现,这考题,看似简单,实则难整。先后提炼出“水的包容”、“水的珍贵”、“水的娇柔”以及“以小见大”、“一水一世界”之类主题,努力从中找出相应“意义”,但都很快发现,要么容易写成环保,要么容易写成科普,要么容易写成小资吟,恰恰都不容易写出新、深、活。眼看时间飞快过,只好朝自家熟悉路上走,勉强定下“哲理”的品格与“机会”的调型,并尽量注意到形散神聚……
2012年全国高考四川卷作文题:以诗歌《手握一滴水》为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阐释,题目自拟。字数800,体裁除诗歌外。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水之理
人手并非绵密的结构,天生三十六七度的体温,内在决定着要想“握着”一滴水,是非常困难的:温度会让水蒸发,重力会使水流淌,久握会叫手酸麻,即使不遇“趔趄”,也是握水难,留水更难。
然而,生活中谁会在意一滴水的得失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象,使太多人从不看重一滴水。易得东西,人们不会珍惜。易失的东西,人们不愿挽留。偏偏水,尤其是一滴水,恰恰既易得,又易失。
可是,一桶水是由一滴水汇成的。失去一滴水,理论上就开始失去一桶水。终有那么一个时刻,无数个丢失的一滴水,构成了流失的一桶水。那时才想起珍惜,就徒有后悔的泪水。就像地球上是有着丰富的水,甚至地球的别称就叫“水球”,但它也经不起地球人的滥用。一滴滴水的滥用,一条条河的污染,已经使地球人惊讶地发现,水,已经不再是滋养生命的琼浆,倒像是戕害生命的毒液。
水的内涵丰富在于,它涵养万物而不张扬,自寻方向而不迷茫,善找出路而不固执,貌似柔弱而无坚不摧。然水的所有高贵品质,却是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只可惜,深藏于平庸中的高贵,常常以唾手可得或司空见惯的假象,蒙骗着头脑简单的人们,轻易就从他们那本来就稀松的指缝中悄悄溜走。
哦,滴水与机会,何其相似乃尔!前者包含着万物的前世今生与七彩斑斓,后者蕴藏着未来的无数可能与峰回路转。前者通常平淡无奇,极难被人发现;后者大多很不起眼,极易被人忽略。前者即使被握在手,也难被紧紧握住;后者就算是砸在眼前,也极易被无准备的心智放跑。前者只有在十指紧握、心无旁骛的手里,才会尽可能地长留;后者只会在随时准备迎接、一旦抓住就绝不放开的手里,才会被及时开发并充分利用。
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说,“水是世界的本原”。两千多年后,德国哲人黑格尔称赞此说“具有一种思辨的普遍性”。我国哲圣老子也激赏水的高贵德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是凡人,似乎难以说出哲理,但我们似也可以说:水与人生,滴水与机会,懂了一个就能懂另一个。(本文刊于2012年6月8日《成都商报》第三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