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烟雨,踩着稀泥,今年的民代督察在蒲江收官。如此阴冷晦暗天,车上有人赞“风调雨顺”,更有当地父母官夸这种天气才养人,尤其养女人,说当地女人就因常得这种天气滋养,才个个出落成水灵灵的“生态美女”的。按几位那般的善解,天气多半是没有好坏的。
脚踩在烂泥巴小道上,身边不停传来提醒“小心!”果然就走得裤裆都夹紧。突然有股酸水往上冒,一句酸文入脑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晓得人家眉山老苏,那年月根本不可能说啥“民代督察”,咋的井民此时的直观感觉就像是有针对性的呢?天气怪人怪或人怪天气怪,不知哪个怪哪个,也不知哪个比哪个更怪。
政府先前郑重要求,市民代表须集中三天时间,到指定目标任务点上,现场督察,听取汇报,质询疑问,评议打分。那分占比极重,涉及被督察部门的面子,票子,说不定还有头头的帽子。遗憾井民小饭碗事大不能全听政府,不得不缺席前天,忠实于昨天和今天。
昨天的现场在城区,在清白江,主题是卫生,红十字。看了社区医院,市一医院。有些震惊。不知市一医院已然伫立南郊,比原先摩登,大气,硬件硬,软件也硬,现代化程度一步达标。电子信息那块,印象尤难抹去。似乎如今的病人在那儿已经不再拎着纸,穿来穿去,挂号交费的队伍,似也明显缩短。
突然有种不适感,这医院怎么生意如此清淡?
真要这样,当才是理想的医院。病人少,想必该是健康人多。患者少,医生看病应当更从容。唯一叫糟的,恐怕只是医院的收入。像同城那家世界第一的门诊大楼,跟“伊藤”样,甚至跟春运时的火车北站样,又有哪点好?当然,那儿的收款机的进账汹涌除外。
不禁想起当年的一医院。驻守城中心的春熙路,狭窄破落,不像医院,倒像个小机关。医院的停尸房,位置就在今日的洋华堂。看来,那种风水似乎更利于经商。不然伊藤为何那么火?嫩水水们肯定不知,他们每天逛得憨扎劲处,阴气可是重得很的哦,不是小伙子大姑娘,不是阳气重的人,压不住的哈。不过,便是知了,也不会怕。8090后们,都是经常“大战僵尸”的,有胆。
城区和清白江的社区医院或医疗服务中心扯眼。绝对没有想到社区的医院会有如此漂亮,设施也如此先进。也没有想到,辖区精神病患者基本被管理,“三高”病人也建有详细档案。倒回去十来年,昨日所看的两三处,绝对都是县以上医院的水平,可现在它们只是社区医院,只是服务于几千或几万市民或村民的医疗点。在这里,能够分明看见政府这些年的投入之重,以及投入收到的成效之大。
随行有干医生的民代问主人,“执业医师数量,够么?”主人答辞似有闪烁,没听清。就刻意多看了医院的每面墙,果然发现每有执业医师,总会被放在最显眼处。听说持证上岗是如今医业的刚性规定,执业医师因而门槛很高,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们也不容易跨过它,而一旦跨它过去,又不大会看上社区的医院。不过,先把医院的房子修起来再说是对的。人么,慢慢来。反正城市容量有限,就不相信大医院装不下了,富余的执业医师会转行。
听说成都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上半年去过的新津,现在已成这方面的明星,卫生部隔三差五在那儿开现场会,那边的官员成天忙并快乐着。
也有一奇印象,那就是到大小医院都建有“中医馆”,装修风格跟中式餐厅式的,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小包间,一扇扇雕梁画栋的门脸,一条条对丈工整的对联,装饰着一条独特的巷道,巷道两旁小房间里,便是一个个老或不老的郎中。
耐不住好奇推门探进脑袋,发现连推几扇都不见名中医,更不见病患。倒是看见张张桌上都有平板电脑,估计以往那些只有他们自己才认得的龙飞凤舞,可能已经通过“全拼”或“五笔”制造成电子处方。不禁心生怪异,总觉得有点像戴瓜皮帽子穿西装,不算一怪,当算一酷。
昨天天公作美,紧张督察之余,竟有黄太阳烤。长条凳上喝野茶,太阳坝里晒两面。脸热乎乎起来,主人才起身再议,再打分,再回馈。民代们心情愉悦,官员们心情放松。指标都是超额完成的,还都是可看可查的,没太多可扣分处,顺理成章送上高分。
今日全天雨雾,天色缺能见度,角色却不缺看点。因为今日的督察对象,国土,农业,林业,粮食等,都是活干得很好的部门。不好,政府不会放他们在收官的位置。烟雨中看到被整治出的土地,硬是从荒坡上扒出大片梯田,想来年它们又该长出多少柑橘。如果整治的是水田,在蒲江这个气候带上,那可就值钱了。听说靠工程和农业手段整治过的土地,水稻竟有800多公斤的亩产,而此前,最高不过500多公斤。至于坡地,则最适宜种柑橘,此地那玩意儿,可是几百前就出了名的。
一般的柑橘已经不值钱。见到许多成色很好,味道很甜的柑橘,挂在树上,主人就说“不要了,好的都摘掉了”。再问才知,原来是因为价格太低,摘下来卖出去,连工钱都收不回来。主人顺口一句,“今年全国的水果增产三成”。说这话时,语气中没有任何的兴奋。说到增产不高兴,自然是因为增产不增收。
一丛丛用纸包裹紧实的柑橘,主人甚至连打开那纸让人瞧瞧都不肯。据说那就是著名的“丑柑”,种子来自研修生“偷”来的日本货,因而有个酷似“鬼扯火”的怪名,叫“不子火”什么的。听说属心灵美那种,貌丑味甜,已经演变成“丑乖”。这还不算。关键是此果上市在果市清淡的二三月,现今它们正被主人精心呵护着过冬。按去年的价码,此果在树上,就能卖好几块一斤,还尽卖给大超市。就特盼,明年杀回来一睹它的芳容。
还有一种稀奇,那是竹子,主人用稻草、锯木、酒糟盖严实它的根部。据说那为的是保温,以让笋子在冬天里能长出来。冬天长出来的笋子好吃么?主人现场找到根小的,掰开,让众人分尝了,都嚷“好吃好吃,很像水果”。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赶紧也尝了一小口。没传说的那么好吃,但真的是非一般的味道。不过听说一亩地的竹笋,仅“被盖”就要花六七千。就想像,长出的竹笋肯定金贵,否则,人怎么可能把热情投到它的脚下?
督察别人,同时充实自己。这两天才晓得,农户自家藏粮食,损耗率在百分之八,够吓人的了。所以大力推广集中藏粮。当然得讲科学,讲经济,两样都讲了,农户就觉得那是为自己好,就舍得掏自己的钱,汇入政府的钱,一起把宝贵的粮食藏得几乎不漏点滴。才知道,时髦玩意儿“物联网”,已悄悄在农产品中派上用场。一个条形码,锁定一粒柑橘,它长在哪儿,施的是啥肥料,甚至长在哪棵树上,都远距离可查。当然也包括猪,包括鸡,都可以查到它们的籍贯,它们的血缘,它们的饭食,甚至它们的主人。科技悄悄进步迅猛,还真是不曾的预料。
最出人意料的是公安局的民生工程数字,如“全年全市共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28.6万起”,就悄悄算了一下,结果把自己给吓惨:几乎一天一万起交通违法。当然,可以推算,一年仅交通违法交纳的罚款,就该是多大多好个企业,才能与之比肩。
不过,相关部门用堵口子的办法解决三环路的拥堵,那可不是个科学、合理的办法。即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个应当赶快改变的办法。因为三环路以外的人愈来愈多,那些人要进城上班出城睡觉,他们要求与三环路以内的人同权,政府绝对不可以视而不见。还有,公安局在报告中誓言,“年底前清理占道停车10%”,以“还道于民,还路于民”。想法倒好。可想过那些车又该停哪儿没?反正车那么多,这儿不停就得那儿停。迄今为止,车还不能轻易被车主挂到墙上。
也有些数字似与感觉不太相吻合。最典型要数环保局的,“截止11月30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可是,前几天联合国环保机构那个排名,成都排中国32城市之第27,北京排第28,属空气污染严重的难兄难弟一对儿。那又是咋回事呢?还不要说说俺每每掏鼻孔,都会掏出的黑色颗粒,不知也是否污染惹的祸。不怀疑数字,怀疑数字不反应现实。
不过,前天没去,听说大邑的水务、环保等部门,事情做得漂亮,难度也大,民代给的都是高分,甚至有报载的“十分满意”一说。但今日对林业园林局的评价,倒真是分数超高。大家一致认为,经上下半年多次的实地督察,发现此局的管辖地盘宽,目标完成难,创新亮点多,收获效果好,连政府目标督办都已拿他们当先进,民代们的高评,也就属英雄所见略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