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要董钱钱不要董教授

(2011-04-07 18:32:17)
标签:

董藩

人生观

金钱观

杂谈

分类: 好看时评

    北师大教授董藩一语成名,大号之上再加上别号“董钱钱”。他那博语“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惊现网络后,顶、灌、砸,样啥动作一齐招来。正以为董钱钱会独享被关注的快感,不想他随即发表严肃声明6点,软化了先前“40岁前挣不到4千万是失败和耻辱”的极端,变回董教授身上似乎所剩不多的圆润:“那仅是对我学生讲的励志的话”。

    其实,此时的董教授远不如先前董钱钱可爱。关键是,董教授远不如董钱钱可信。此时的董教授立场从硬到软,来了个缺乏衬托和铺垫的180度转化。这就叫人不得不怀疑,董教授很可能不是什么教授,而是个刻意追求雷人雷语的娱星。

    还有系列麻烦,似乎也是曾经的董钱钱没来得及作片刻浅思的:

    大学老师有没有基本的语言或观点规范?换句话说,在虚实二度空间里,生熟学生们面前,老师有没有应该说和不该说的话?

    大学老师是否可以仅仅用挣钱多少来衡量人生的成功甚至荣辱?如果可以,这种观点是否与全球为师者的道德责任和法定义务相顶撞?

    大学老师如果真的认为学生40岁前挣不到4千万就是失败与耻辱,那么老师自己是否已经失败和耻辱了?若是,他是否把自己同行们迄今的人生已经视为失败和耻辱?

    如果董教授已经践履了他自己定义的“成功”,那么就应当回答社会可能的质疑:身在北师大,端着教授碗,怎么能在这么年轻时挣到那么多的钱?那些已经到手的钱,其合法性是否能经得住纪检审细查?

    如果董教授认为自己的研究生读的是房地产,就应当在挣钱能力上与房地产商比肩,那么其饭碗所在那些教古典文学、中外哲学、数理化、以及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们,又该拿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学生的成败与荣辱?

    如果董教授认为学生、老师甚至整个教育的成败荣辱,可以直接用多少岁前挣到多少钱来换算,那么显然无法适用于这一标准的北师大,必会有更多得多的老师会被判定为此生已经失败与耻辱,那么,北师大还有什么理由待在全国仅有的三十余所“985”大学中?

    网见董教授1967年生,著作等身,光环耀眼,名满天下。但由于无法看见他是否已经挣得4千万,因而无法判断他是否已经成功。虽说一个自己不成功的人也有权鼓励别人成功,甚至更应当鼓励别人成功,但恰好也就因自己做不到,而让人无法判断他那鼓励或励志,到底是寄予厚望,还是意在激励,以及不负责任地忽悠。

    不管董教授主观用意如何,他眼下的补救性解释“40岁前挣4千万励志说”,比起先前的雷语“40岁前4千万成败荣辱论”,显得更假,更虚,更造作。如果非得要在这同一人的两样人格上选边,井民觉得,宁要董钱钱,也不要董教授。

    理由是:当董钱钱公开以挣钱多少来定成败与荣辱,并且开出个自认为当时和未来都过得去的价码时,说明他已经放弃了传道授业释惑的师道。可是当他再次出场,改口先前赤裸裸的金钱观为假惺惺的“励志观”,或企图回归董教授的本真时,他的面目已经由先前那话变得可疑可恶和可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