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52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看美女教授为性爱解码

(2011-03-04 07:10:44)
标签:

性与爱的密码

科普

学术

教授

井民

杂谈

分类: 个性随笔

    “美女教授,谈性说爱,业界侧目,读者青睐。”

    如上打油,不是造噱头,而是说事实:井民小饭碗所在邓丽亚、王培两位教授,都是女性,都是美貌与岁月如影随形,都是知性与资历比翼齐飞。不久前,她们把长期谈性说爱的心得,汇集归拢,倾心打造成文采飞扬加图文并茂的厚重大书,精心安了个学术与市场两头讨喜的雅号《性与爱的密码》,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以本版书方式正式推向市场。四川省社科联闻讯,在破例未经专家评审的前提下,向原本已从出版社得到版税的《性与爱的密码》,锦上添花,注资加码,并冠以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的官方头衔。

    至此,二位教授长期致力于破解的性爱密码,终于获得阶段性的丰收。

    很早就知道二位教授在谈性说爱,在讲台,面对园内一拨又一拨的青春男女。也听说她们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媒体,面对园外宏大的读者群体。著作虽未达到与身高相等,但多为经由自己聪慧的大脑认真过滤后,再静静流淌而出的原创之作。打开她们的新作《性与爱的密码》方才知道,她们很早“就有一个愿望,为那些生命像花蕾一样绽放,正在步入人生美丽未来的青少年朋友们写一本有关两性美好关系的书”,以辅佐他们健康地从男孩女孩成长到男人女人。

    如今,二位教授多年前的美好心愿,终于以这种对出版社来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对她们来说也是一定程度名利双收的方式实现,实在是值得祝贺一再。

    要知道,在这座园子以及别的园子,同为教授,同为出版学术性著作,能不自己掏腰包同时还能从出版社拿到稿费或版税的,绝对是极少数。原因也很简单,那些教授们的作品,要么是专为评职称量身定做,自然是只有评委几人会无奈翻翻,评完即被送去打纸浆或留作自家的收藏。要么是所论范围狭窄加语言艰涩,全中国只几个同道因饭碗的需要才可能会偶尔看看,你自己不肯掏钱去出版就等于出版社对你做慈善,那你就把要挣钱养活员工的出版社当成陈光标了。

    有幸得二位教授信赖,早在《性与爱的密码》还是手稿时,井民就有幸得以拜读。虽说书中内容早已不是井民这档岁数的角色的热衷,但还是能够作出直觉判断:这书有价值,有市场,男孩女孩们会喜欢,出版社当愿意出。就自告奋勇向本省一出版社推荐。哪晓得,编辑妹妹兴致颇浓地听井民开头“事情的由来是这个样子的……”,才听到听到提到“性”, “爱”字还没来得及出来时,就予以断然地阻止:“不得行,不得行,我们老总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那个‘性’字。他前几天还给我们说,沾那个字的货,通通不接!”井民不解地问:“为啥?”编辑妹妹的回答是:“这种东西早已烂市!”

    就以为二位教授的心愿之船,多半会暂时搁浅在鱼龙混杂的海滩。以至在考虑再三后,才把“推荐不成”的消息向她们做了通报。哪晓得,一个档次稍逊的出版社有眼无珠,却成全了另一个档次更高的出版社慧眼识珠。随后的事情,便顺风顺水地成为前面经的交待。

    也曾替如今这家出版社想过,为何他们愿意掏钱出这本书?为何他们不怕“早已烂市”?除去他们的眼光确实独到,更在于他们认真读了书稿,知道书稿不是简单地谈“性”,也不是简单地说“爱”,而是别出心裁地把“性”与“爱”这两个永远热火、永远具有天然联系的话题,串联起来谈,杂揉起来论。更知道书稿的所谈与所论,不是简单地介绍相关科学道理,而是大量灌注深邃、新颖、独到、好读和耐读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评判。因此,书稿是学术型的科普读物,也是科普型的学术著作,想了解“性”与“爱”的知识者,想得到“性”与“爱”的启迪者,都能从书稿中获得收益。于是,学术的小圈子就自然延伸到读者的大市场,或读者的大市场就同时渗透进学术的小圈子,一而二,二而一,社会与经济双效益,也就明显得只有傻瓜才愿意放弃了。

    事实证明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判断完全正确。首批《性与爱的密码》5000册投放市场,销售情况良好预示着再版有望。再说,主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四川省社科联,破例将该书纳入哲学普及规划项目资助,也让《性与爱的密码》获得登上“官方”和“正统”的台阶。

    二位教授面对的,是向男人女人迅速成长中的男孩女孩。成长的迅速与信息的巨量,使他们时常面临“性”与“爱”的困惑。什么是“性”,不是人人都已经的知道,更不是人人清楚的明白。什么是“爱”,也不是人人必然的懂得,更不是人人容易的理解。二位教授从他们青春的渴求中,敏锐地发现他们时常错将“性”与“爱”混杂,甚至将“盲爱”、“伪爱”当成“真爱”。很多的时候,对他们来说,究竟是该“让爱作主”,还是“让性作主”,甚至丝毫不比对艰深的专业知识搞得更明白。大量为“性”或为“爱”付出的代价,不该是他们成长中的代价,更不该是家庭与社会的愿意。书中那个震惊全国的“博士生被情杀”,就是令人痛惜地发生在二位教授所在园子。身为教师,没有人比二位教授更焦急,更痛心,以致愈来愈坚定地认为,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早已“烂市”的“性”,相关的知识和道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普及。

    至于被恩格斯形容为千百年来一切文学作品绕着旋转轴心的“爱”,就更是天然具有永远谈不完的复杂容量。虽然早就有人失望地认定,“爱不可理喻”,“爱不可规范”,“爱不可测度”,甚至“爱不可谈论”,但中外古今总是有那么多论家写家,前赴后继地拿“爱”当轴心绕着旋转,就足以说明“爱”不是不能谈、不能论、不能测、不能讲道理、不能言科学,而是恰恰给了所有的人以平等地纵论与阔谈的永不枯竭话题。

    正是在这个在大背景下,身为知识女性来谈“爱”,势必有其独到的眼光与独特的看点。就注意到在二位教授的视野里,诸如“性的本能”与“爱的人文”,“性的冲动”与“爱的渴求”,“爱的貌状”与“爱的真伪”,“生理贞洁”与“社会贞洁”,“原初贞洁”与“二次贞洁”,“老师崇拜”与“偶像崇拜”,“柏拉图式爱情”与“纯情唯美爱情”,“性爱的隐曲性”与“私处、隐私、穿衣”,“爱的诗情画意”与“爱的高低层次”,“防备色狼不轨”与“发乎性止乎理”……乃至性“性梦”,“性心理”,“同性恋”,“性幻想”,“性困惑”,“性焦虑”,“性病恐惧”,“怀孕担心”,“避孕措施”,“流产注意”等,得益于自身得天独厚的性别优势,二位教授得以亲近很多陷于成长焦虑的女孩,得知她们内心大量连父母也未必知晓的难言之隐与难述之情。因此,当二位教授依“揭开性的神秘面纱”,“人类两性之爱”,“青春两性之爱”,“愿你获得真爱”四梯次娓娓道来时,读者便在她们那貌似散漫中感受到分明的从容不迫。

    假如时光会倒流,井民会把《性与爱的密码》当作成长教本收藏。遗憾时光不会倒流,所以特别愿意向男孩女孩们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