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牌过多论”里的怪臭

(2010-11-20 12:36:56)
标签:

中国

亚运会

竞技体育

政治制度

举国体制

杂谈

分类: 好看时评

    杨记者的“金牌过多论”放在亚运会如火如荼时,犹如热闹处卖母猪,婚礼上奏哀乐,令观众觉得大煞风景,国手感到伤心至深,官员不禁大光其火,是必然的。

    这不是杨本人和少数赞成者所谓“戳到痛处”,而根本这就是个精英的故作深沉怪论。

    正常的思维和逻辑当是:只要程序合法,裁判公正,选手的金牌是用汗水泪水和血水换来的,不是用兴奋剂和违禁药物窃取的,就含金量十足,就多多益善。

    正常的情感和心态当是:只要是有中国选手参加的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国人就当是最想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最喜欢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响千遍不嫌多,看万遍不觉烦。

    说什么亚运会好比请客吃饭,主人金牌拿多了等于自己吃尽桌上的山珍海味,让客人吃汤汤水水,瞎比喻。竞技体育是吃饭么?主办亚运会和奥运会是请客么?东道主拿金牌是吃桌上的山珍海味么?客队拿银铜牌或无牌是吃汤汤水水么?就连杨记者所祭起的“奥运精神”,也是不同意这个荒唐比喻的。

    当东道主办竞技比赛,不想自己多拿金牌,只愿别人金牌多拿,这不是所谓大国心态,恰是弱国心态在大国时代的残迹。能拿到的金牌也要让给别人,那不是谦让的风度,而是对别人的羞辱。甚至,争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只为证明自己有合格的举办能力,无意证明自己有相应的体育成绩,那也不是真正的智慧,而是十足的傻冒。

    “举国体制”有何不好?举国体制是我们政治制度干事业的优势。经济建设如此,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如此,搞竞技体育亦如此。正是这一体制,把我国的政治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他国不是不想玩这个体制,而是他们因政治制度的局限,无法玩。说不定他们如今正羡慕着我们这个体制,就像他们正羡慕着我们在经济领域愈来愈大显神威的“中国模式”。

    至于前苏联、东德等国玩这个体制出现的弊端,如金钱堆冠军、服用兴奋剂等,不是这个体制本身的问题,而是任何竞技体制中都会出现的弊端。在西方现有竞技体制下,堆冠军身上的金钱就少么?吃兴奋剂的选手比例就低么?

    以中国才刚刚从贫弱走向富强的现实国情,完全派纯业余选手去参加亚运会、奥运会和大型体育竞技,首先是不可能达到起码的参赛和报名标准,其次是不可能对竞赛精神有真正的尊重,再次是对别国参赛选手的不敬重,最后是相当于去再证自己的“东亚病夫”还没脱帽。

    在应试教育下,真正的中国在校大学生,能派出几个够得上参赛资格的亚运和奥运选手?在刚刚进入小康的中国职场,有几个体育玩家能玩到与洋人选手一较高低的水平?在条件尚远不成熟的今天,就声嘶力竭力喊“派业余选手参赛”,不说动机很可疑,至少可说见解很业余。

    无须理论分析,凭常识即可知,金牌过多论根本就是个屁论。这不是骂此论的提倡者在放屁,而是人们很容易嗅出此论中的阵阵怪臭。

    再说即便说此论等于放屁,也不等于在骂人。科学告知,如在四川盆地等复杂油气藏地区开采天然气,一旦开钻下去采不到足够有开采价值的储量,就等于在地球上戳了个洞,同时也等于地球放了个屁。

    金牌过多论与地球放屁论,异曲同工,都可统称为屁论。

    不错,此论的制造者早已出得大名,不需要借机炒作。但正因为如此,时下一些知识精英的观点作状,才与官员的言行作秀一道,并称最令百姓厌恶的一对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