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方舟子与唐骏的口水战,突然有一联想:方舟子好比互联网与英语熟练的当代小孩,唐骏好比拥有眩目光环与华丽新装的当今皇帝,方舟子用微博撕下了唐骏身上的黄袍:原来这个享誉神州的打工皇帝,竟然也是啥都没穿。
方舟子用他惯用的实证方法告诉世人,唐骏身上那些他自己或粉丝们给罩上去的华丽衣装,如加州理工博士、卡拉OK打分和大头贴照相机专利拥有者、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开办者等,要么是子虚乌有,要么是故意杜撰,要么是有意容错。
开始唐骏表现出不拿眼睛往方舟子那儿瞧的高傲。估计也是小看了“新语丝”、“科普作家”以及“学术打假爱好者”方舟子。后来见质疑者众,相信者亦众后,才借道助手及亲自出面作解释。但就是不肯把对己最有利的证据直接贴到网上以证视听,从而让广大网民愈来愈不再相信他有清白,反倒愈来愈相信他的难以表白。
注意到有人替唐辩解。谓成功不问学历,犹如英雄不问来路。意思是方舟子之撕下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是对成功者的求全责备。唐骏本人更是搭了支持者的偏向性维护,放过方舟子所说的真伪,攻击方舟子的劫机,如说方舟子在“自我炒作”等。
方舟子撕唐骏的皇帝新装,动机可能不那么高尚。问题是不高尚的动机一旦牵出不高尚的行为,那种不高尚的动机不也至少有还原真相的社会价值么?困境中的囚徒相互揭发,动机可能只是为自己立功减刑,但他这种违犯盗亦有道的出卖同道行为,恰是警方和社会所需要的。
即便把方舟子的撕衣动机放一旁,公众似乎也想问:唐骏的学历、经历与业绩等,到底有无造假?延及:成功真的可以不计手段么?不说谎真的办不成大事么?他那个终于承认的非加州理工博士文凭,是钱钟书笔下的“格莱登大学”所发么?如果没人熟悉互联网和英语,唐骏的“皇帝新装”会被剥下么?如果没有那些有意无意的编造,唐骏还会得到使他成为“打工皇帝”的起步机会么?如果没有那个起步的机会,唐骏还会是“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中国十大科技人物”和创造日薪50万记录的“打工皇帝”么?
这才是真正具有诱惑力的猜测。但可惜,恰恰是这一猜测不可证实或证伪。
我们太多的用人单位是把文凭、学历和头衔放在首位。即使某人身怀强大实力和能力,但没有文凭、学历和头衔的光环,就会连表演的机会都不可能得到,又怎么可能得到发扬光大?偏偏几年前,太多的用人单位不懂英语,不会互联网,不愿花力气查实,只看“本本”,只闻洋名,就看高一线。
想问:是迷乱的时势造就了唐骏这样的乱世英雄呢,还是狡猾的唐骏利用了迷乱的时势才从打工仔成为打工皇帝呢?因为真的不知道。
可以合理推测的是,如果当初唐骏直说:我没有加州理工的博士文凭,自然也就不存在博士后;我虽有个美国的博士文凭,但发文凭的那所大学名声不太好;我没有什么发明和创造,我只是比较善于发现商机;我没有法律的学历,因而也就没有在美国做移民律师的经历……他还会被洋伯乐和土慧眼先后相中么?他的助手说,唐骏不是靠学历吃饭的。这没错。可要说唐骏当初是靠学历找米的,离谱么?
唐骏的聪明在于,他在不易被揭发的时代,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身世进行了虚幻包装,给自己穿上了一件件炫烂的新装。这给他带来了令自己锦衣玉食和万千后生痴迷颠狂的成就。然而他的失误也在于,长久置身于互联网的相关事业中,居然忘记了那些与自己获得机会直接有关的文凭、学历和头衔等,明明虚假且很容易被发现,仍然采取放任甚至乐见的态度。这就埋下了终有一天必定会被戳穿或撕下的祸根。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方舟子,也会有其他人扮演撕下唐骏那个“皇帝新装”的角色。
尽管如此,在总体奉行成王败寇铁律的今天,唐骏的成功仍然值得喝彩。哪怕在传统道德眼里,这种成功多少有点来路可疑。只是他撰书告诫后生“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恐怕就有误导甚至教唆之嫌了。后生真正复制他那种成功法,就至少远比他来得更艰难。因为人们再是不长记性,太过方便的互联网、太过好找的擅英语者,也会很容易查清你的祖宗八辈儿。何况有唐骏的例子摆那儿,也容易刺激人们想起去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