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杭州互联网管理正龙拍虎周久耕躲猫猫马甲井民丑女笨猪文责自负 |
分类: 好看时评 |
相信天下网民都能理解井民之忧。互联网之所以能迅速网尽世界,主要魔力就在于其方便、快捷、经济和隐蔽等特性。虽然由此多出大量穿着各种马甲的网民,并由此给管理者增添了管理麻烦与成本,但网民通过互联网串通起来,对文明文化甚至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却是前网络时代想也不敢的。
仅以网民最喜的发帖和写博为例。不错,海量的穿着各种马甲的网帖,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甚至攻击谩骂、坑蒙拐骗,给社会带来许多烦忧,也给政府来许多苦恼。但总体而言,作为民意的原味表达,政府认真听取和研究,必会大大有利于自身行政能力的提高;作为民怨的集中释放,政府许其存在与繁荣,必会大大有利于缓解局部尖锐的社会矛盾;作为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公开展示,政府宽容其形成与发展,必会对民族文学、文化的丰富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值一提的,恰是网络世界允许马甲方便地大行其道,使得虚拟世界出现现实世界不曾有过的“马甲文化”特征,于是虚拟与现实,一马甲一真身,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正是马甲盛行这个特殊文化现象的存在,互联网才得以产生重大而特殊的影响。一些怨气,如果用实名喷发,就不会如此直接,如此快捷,如此深刻,甚至干脆就不会有。一些幽默,如果用真名展现,就不会如此调侃,如此搞笑,如此好玩儿,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一些真情,如果脱去马甲表达,就不会如此直白,如此坦率,如此属实,甚至压根儿就说不出来。若此,政府需要的民心向背、舆论走势、政绩优劣等,也就会随之无处寻觅。
从网上穷追猛打到网下水落石出的“正龙拍虎”,若不是大量隐姓埋名的网民充分发挥强大无比的潜伏力量,陕西林业局那些个明知故犯的官员,正龙那个公然欺骗天下的刁民,会丢官的丢官、进去的进去么?先是网上当即质疑声声再到网下声讨连连的“久耕名烟”,不是大量知根知底的网民直接、执着、持续地暴料其抽名烟戴名表,周局长的腐败真相能被纪检及时发现么?“躲猫猫”、“俯卧撑”的真相可能大白于天下么?惩治“牢头狱霸”的决心会那般迅捷下定么?
众所周知,在实体世界里,在传统纸质媒体上,发言者早已是全球一律地“署名听便”。怎么到了虚拟世界里,就有人总想用行政手段强行脱去人家的马甲呢?
一个冠勉堂皇的理由是:虚拟世界太浩大,信息太庞杂,如果发言者不用真名,那世界会混乱不堪。而如果强行规定不许穿马甲,则一来故意恶搞使坏的人就会被吓跑,二来剩下的坚持者必会严加自我管束,三来即使偶有胆大妄为者也很容易被逮住。
然而,这看似最充足的理由,却最站不住脚。第一,真正故意恶搞使坏的人,绝不会因政府那么一管就会被吓跑,因为网上可以很方便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既是能够自我管束的人,本就没有什么别人管束的必要;第三,就现在这种马甲盛行的情势,政府真正要管住谁和找到谁也不比现实世界的破案难多少。
多数网民之所以穿某种马甲,势必有自己的一番考虑。或出自一种叙述角度的获得,如“井民”;或出自一种善意的自嘲,如“丑女”;或出自一种纯粹的搞笑,如“笨猪”……如果把这些马甲强行脱掉,这些网民恐怕整个文体、文风、文气都得彻底改掉,就不定就会让这些个有益无害的网民从此告别网络写作与发言。须知,绝大多数身穿马甲的网民,恰是敢于文责自负的。
末了特别想问杭州市政府:网民作为公民,有自起网名的权力么?网民不穿马甲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么?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上周要闻点睛:今又五一
后一篇:校园里那点破事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