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比喻说人生
(2008-12-31 08:46:11)
标签:
自己的路海德格尔加缪孔子天命乘客杂谈 |
分类: 个性随笔 |
短信说“命就像一辆车,运就像车道,我们自己的车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高速路或泥泞路走”。不晓得此喻出自何处、何人,乍看起来倒有点貌似哲理。但稍加吹毛求疵,此喻的伪哲理性质就暴露无遗。
首先,“命”的那辆“车”,非但不是我们自己能够驾驭,关键是它完全不与我们商量,不征得我们的同意,不跟我们打招呼,就把我们给弄了上去。而通常的“乘车”,虽也有我们的不得已,比如通往某处的车独此一辆之类,但我们总还是清楚这种不得已的,即是知道自己不得不的。因此我们虽然有情绪,有脾气,有怨气,如果可能,我们那些情绪、脾气、怨气之类还能往外冒一冒。因为我们是“乘客”,我们与承远方有事实合同,他们有义务把我们安全运到目的地,我们在他们不不履行合同时享有与他们论理的权力。
可是,把我们弄上“命”那辆“车”的,哪个与我们有事实合同?哪个承担把我们安全送达的义务?我们一旦有不满、不快、不爽,该向哪个发?前述可知,我们是在没有人同我们商量、没有人征得我们的同意、没有人跟我们打招呼的前提下,被弄上那“车”的。比方我们坐的是辆破、旧、穷的“车”,那“车”不能保证我们乘坐平安、舒适、快速。“车”上的“乘客”还有我们的爹妈、兄弟、姊妹,他们也是在没有人与之商量、没有人征得他们同意、没有人跟他们打招呼的前提下上“车”的。如果“命”中被注定乘上这辆“车”是不幸,那我们都是不幸者。既然如此,我们向哪个发气?向哪个抱怨?向哪个维权?
也就是说,还不仅仅是“命”这个“车”我们不能改变,关键是咋上的那辆“车”,我们不能自知,不能自主,不能自决。甚至,我们是自己那“车”的乘客,同时又是那“车”的司机,如此尴尬和奇特的角色,到底是谁为我们安排的,我们也永远闹不清楚。如果非得要确定我们与那安排者是啥关系,非得确定我们是那“车”上的啥角色,那么大概就只能借用好像是海德格尔的惊世之论:“我们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其次,“运”那个“车道”,也不是我们想走哪就走哪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车道”,不仅有“高速路”和“泥泞路”,因为这二者虽然在“好走否”上差别巨大,但毕竟都还能“走”,只不过是让“命”那“车”走得快点与慢点、耗油多点与少点、磨损大点与小点罢了。关键是,经常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根本不能通“车”的羊肠小道,我们必须下“车”攀爬。甚至,连羊肠小道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能叫“路”的东西。尽管我们常说“天无绝人之路”,但如此宽慰其实也只能对具有攀爬意志与能力的人才有效。不然就不能解释,从来都有人,甚至是外人看来他已经活得很自在的人,在反复找寻再无前行的通路之后,弃“车”而逃。而外人对他们的选择的不理解,恰恰也是出于外人与他们对看似“无路”或“绝路”的认定不同,尤其是攀爬意志与能力的不同。加缪之所以认为是否自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恰恰也在于他清醒地看到,一个人如果考虑再三终于放弃自杀,即继续“乘车”或“开车”,那么就意味着他最终认为生活虽苦,心灵虽痛,但还是可以继续活,或让“命”之“车”继续往前开。反之,如果一个人最终选择自杀,则意味着他认定,生命无法继续,生活无法坚持,继续和坚持的痛苦远大于放弃与辞别,于是将那“命”之“车”彻底丢弃。
还有一点,窃以为十分值得重视,但人们大多把它遗忘:即使是我们前面有的是“路”,甚至是“高速路”,但那路不仅仅属于我们,而是属于全体上路行驶的人们。通常的情况是,那路愈宽阔,行人便愈多,因而那路便愈挤。有时候,那路上堵着的行人之多,甚至使得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等待疏通。我们的人生于是被告知,必须学会等待,必须学会忍耐,必须学会借道,必须学会服从。他人不让,我们就不能通行。他人不动,我们就不能动。他人堵死,我们也就堵死。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生之路都是公路,而非私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井民一向鼓吹人生只能“借道而行”,而不能霸道独行。千万不可把“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当成真的有那条“自己的路”。
时常想来,人生那“车”不是自己上的,却是自己在开。虽是自己在开,却又不完全由着自己意志前行,得听从太多根本不属于自己、自己因而根本驾驭和左右不了的力量支配。而如果因此放弃自己的驾驶,那“车”很可能又会撞得粉身碎骨,于是自己还得接着往前开。同理,“车”前那“路”,似乎从来也不十分畅通,要么它太过因泥泞让“命”之“车”深陷,要么它太过墉堵让“命”之“车”等得冒火,但人生又不能因此弃“车”而走,还得等待,还得排队,还得看他人的脸色,还得看他人的动作……实在是非常郁闷,但也无法的事情。
说来说去,井民的大概意思是,人生能自我左右和决定处,乃是十分的稀少。人生在世,其实就是在他人为我们准备好的那个世,在我们不能自己把握和左右的那个世,在那个谁也不肯为我们主动让道的那个世,在那个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寻找夺路而逃的机会的那个世。懂得了这个道理,认清了这个事实,就等于懂得了人生的最大真谛,就等于认清了人生的最大真相,就意味着人生方才具有真正的清醒与自觉。当然,这一认识与觉悟,不是人生轻易就能获得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中的那个“天命”,就有这个意思。而到这“知天命”的时间段,人生命之“车”已经走完大半程。
前一篇:上周要闻点睛:七日之最
后一篇:2008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