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52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哪方面看余秋雨都是“大师”

(2008-09-14 16:17:42)
标签:

余秋雨

启功

季羡林

大师

分类: 个性随笔
    余秋雨原来的饭碗所在,要提升对外人才吸引力,增强对内人才培养力,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授意或同意下,成立了《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余本人不同意,但考虑到删起来涉及复杂,便半推半就了。
  消息一出,有人跳了起来。说余一个靠卖文卖嘴挣大钱的人,怎么称得上“大师”?随即举启功、季羡林等公认的大师为例,称他们都不敢接受“大师”封号,甚至自称“小师”,贬余心中自认是“大师”,却借上海高教部门的牌子假客气。
  这就牵涉个什么人配得上叫“大师”的问题。无疑,上述启功、季羡林二人,应当称得上是大师。他们在各自学术领域的成就,得同行广泛认同,在海内外有极高知名度。连温总理每回看望季老,也都是“大师”长“大师”短地毕恭毕敬。
  但二人不是“大师”的标配,其指标也不能是“大师”的全部。
  不能说不懂洋文的名人就不能叫“大师”。那些已经去世的文化名人,若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鲁迅、林语堂、梁漱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钱钟书等,有的学贯中西,汉洋二文稔熟,若胡适、冯友兰、金岳霖、钱钟书等;有的则只会国语,只钻窄学,若蔡元培、梁漱冥、熊十力等。照此标准,外文一般般的余秋雨,也没有理由不能成为“大师”。
  不能说在影响上有争议就不能叫“大师”。若郭沫若、鲁迅、林语堂、梁漱冥、冯友兰等,哪个不是一做学问就掉进争议的漩涡?从他们出名的那天起,对他们的争议什么时候停止过?恰恰是,他们之所以叫做大师,正是他们那些见解或成就,引起延烧至今的热烈争议。众所周知,余秋雨虽英年62,但引起的争议丝毫不比前辈“大师”少,甚至更多。
  不能说活着的人就不能叫“大师”。如果真是那样,启功、季羡林就会被低估,有关部门给工艺美术界封的好些个“大师”就会贬值,社会就走到以往先进人物那种只有盖棺才能论定的悲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活人能叫“大师”,其逻辑的另面便是,但凡活人要想出大名,当“大师”,得适时死去。这是何等的荒唐!
  不能说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就不能有自己的“大师”。上海戏剧学院的《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以及相类的《周晓燕大师工作室》,无非主要表达该学院对他们的杰出校友的肯定,全国人民要同意当然更好,不同意人家自己叫叫又何妨?“大师”有若“大小”,不也相辅相成么?没有“大”就没有“小”,反过来也是,没有“小”就没有“大”,离开对方单独绝对称“大”或称“小”,都是不可能的。此乃辩证法常识。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论,时下被各大学高度认同,各校也正吹吹打打培养和引进“大师”,按那种“必须举国公认”的逻辑,则哪所大学都只能是在白日做梦。
  不能说一个人知识不够全面就不能叫“大师”。按求全的标准,世上没有一个能够达到知识全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是“单面人”,都是“专士”,而“博士”都永远是理想。余秋雨的知识结构可能基本长在他的本行,即戏剧理论,超出一点点如果不太远,也大抵将就。只有当他在说起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时,才明显暴露出底气不足,功力不够。若他曾在《凤凰卫视》上提出个“审美公德”概念,还煞有介事地一番好讲。其实,“公德”乃伦理学概念,“审美”乃哲学或美学概念,把二者扯一起,很笑人的。再听他的意思,原来不过是古人所谓“目之于色,有同好焉”耳。毕竟世间学问太复杂,太深奥,没人能通吃。
  抛开正宗学术,正宗艺术,或严谨学术,严谨艺术,余秋雨是能够称得上“大师”的。比如,他是个“文化市场化大师”。每年那么高的演讲、版税收入,那么高的出镜率和出场率,遍寻神州平方公里九万六,还真找不出几个来。又比如他是个“讲课或报告大师”。每当他出场、出镜,收视率就会明显增高;每当他一点评,哪怕一些人觉得有点浅,一些人觉得有点偏,一些人觉得有点多,但喜欢的人总是大大超过反感的人,遍寻高校千万所,如此教授真还没几人。再比如他是个“自我炒作大师”。每当名气下滑或感到被市场遗忘时,他总会适爆料,如数度“封笔”后又“开笔”,如一再“巡游”后又“巡讲”,如默许娱记暴他与马名角儿的陈情往事等等。在,且仅在这些地方,人们会很容易想到他到底是戏剧学院出身的。
  不过,余秋雨在解释他“推了但没推脱”时,用的理由是人得先“大”后“老”,好像管“大师”的人还不比“老师”更令人炫目,则又谦虚过了头。很像赵本山与范伟那个“憋了但没憋住”的小品,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一直不知赵本山其实很在意的那个“憋住没”,到底真的憋住没。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