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闹腾专家闹心杂家闹场
(2008-06-15 16:30:13)
标签:
地震
预报
专家
算命
杂谈
|
分类:
多味杂文
|
现已确知,汶川地震不是没有预兆,只是未能引起专家的足够重视。多个重灾区生还者对各类媒体记者说,当地近来经常小震,所以当“5.12”惊天灾难来临时,他们还以为不过是“动一会儿就过去”。更有5月6号的绵阳晚报,以白纸黑字明确留下记载,一位江油的读者问专家,他们那里近来经常有小地震,可会发生更大的地震?专家答,地球上每年地震上万次,有感地震也有几百次,因此感到有几次小地震,并不意味着就有大地震,敬请放心。
6天后,便发生了大家都十分痛心的事情。事后总结起来,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辞,谓这次汶川地震,事前没什么前兆,那条叫龙门山的断裂带也长久没有动静。还说,百姓所说的“哈蟆上街”之类,也不足以证明地震就一定将至。而且,放出关于地震预报的最悲观的声音,如地震不可预报,美日等国早已放弃了地震预报云云。
可是,眼睛尚未花到底的百姓心头嘀咕,真要是地震不可预报,你们这些专家养来干什么?温总理那句名言:“我就一句话,人民养育你们,你们看着办吧!”对地震专家,不也合适么?再说,不正是你们的同行,上世纪成功预报了海城地震,本世纪,也就是昨天又成功预报了日本地震么?这说明,至少有些地震眼下即已能预报,即使那些眼下还不能预报的,也不能结论说它就绝对不可预报。说来说去,方才发现,原来我们那些地震专家,竟也叫这次汶川地震给震糊涂了,至少是自尊与自信全给震没了。
以前,也是地震专家告诉我们,“小震闹,大震到”;这回,也是地震专家告诉我们,“小震闹,大震未必到”。以前,也是地震专家告诉我们,大震来临前,猫狗鸡猪们会提前做出反映;这回,又说猫狗鸡猪们的异常,自有其原因,未必与地震有关。以前,地震专家告诉我们,大震将至,地电地热地水等会发生变化;这回,又说那些热呀电呀水呀的,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不可拿来作是否会地震的判断。没有地震专家,我们可能还清醒一点,有了这些地震专家,我们反倒彻底糊涂了。
再看地震专家,就觉得他们个个跟算命先生似的,猜蒙是基本功,圆说是看家本事。猜蒙对了,就算预测成功;猜蒙错了,就说地震本来就不可预测。好似算命先生的“命运”,若暗合一点人生,就是“算准”;若与人生不合,就说“命在天定,运在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地震专家的悲哀。原本他们该是一副理智、清醒的形象,可就因为他们当说不说,不当说说了,或震前把话说得太死,震后把话说得太绝。甚至,就在于他们不幸身在地震科学这个初级科学那里,处处把自己当成了成熟科学的成熟专家。
比方绵阳晚报那天邀请的专家,对那个江油读者不把话说得那么死,而是说成诸如“你感觉到小震,或许是更大地震的前兆,或许不是。因此,你既不必太过紧张,也不可太过麻痹。”如此一说,固然不像专家,更像算命先生,但至少也不至让那读者失去原本的警惕,同时让自己不至失去专家的清誉。
或许有地震专家已经愤怒,因为井民把他们与算命先生扯一块儿。井民内心怅然,也曾一再掂量,但最后还是觉得,当一个巨大的灾难带着一些前兆即将来临时,对人心的安抚与对策的建议,负责任的算命先生比不负责任的地震专家,似乎更接近于真正的专家。列宁同志针对有人妄批康德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曾留意味深长绵缠的名言: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此言值得眼下的地震专家们好生学习与咀嚼。
既然不能说准震前,逻辑上也就不能说准震后。震前与震后,犹如南极与北极,或起点与终点,倒过来也是一样。遗憾的是,时下的一些地震专家,眼里有图形,心中无理性,不知如此辩证法道理,结果震前不开腔,震后开腔(枪)打死人,且震前睡着不知晓,震后醒来争朝夕,说得就像胸中自有百万兵。怎奈此时的百姓已叫他们给教聪明,除了不再拿他们当回事,还把他们的“地震专家”名号公开改为“震后专家”,或者“地震砖家”。
无人否定地震预报是门科学,无人怀疑是科学就探索极难。因此,科学的对待科学的态度,就应当是允许探索出错,包括预报出错,也包括总结出错。允许科学尴尬,包括震前尴尬,也包括震后尴尬。因此,既然震前已确知说准的不可能,就当知震后说准也不可能。既然震前选择了沉默,震后就不该选择张扬。尤其不可消费地震,硬把一场牵动所有媒体和所有眼球的灾难,变成自己显山露水的千载良机。弄不好,自己也会让一场惊天地震给消费掉。
放大了想想,科学面临一时的尴尬,也非在地震一事上。比方,一只狗的尾巴为什么这么长,不再长一点点,也不再短一点点?狗专家(非骂人之谓,学术归类之谓)若要硬说,就只会把人说笑,而不是把人说服。所以,最明智的态度就是承认,这条狗的尾巴的确就这么长——这意思,大概恩格斯当年就说起过。
科学中有着深奥的哲学道理。这在平常说起来很难有人相信,因为没有直感。但在诸如这次惊天地震这类特殊时期,人们就会看得真切。科学不能回答一切,科学不能解决一切。科学有错,科学有误,科学有尴尬。有错有误有尴尬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永远正确、什么都能说的“科学”,从不得不打上引号即可知,它其实恰是伪科学。所以井民眼下最敬佩的,是那些长期“搞地震”,又经常为自己搞不懂地震而苦恼、愧疚并沉默无语的专家。科学史告诉井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最终属于他们。
总之,科学的性格叫沉默,艺术的性格叫张扬。因此科学家张扬地跳到媒体上,就把自己混同于演艺明星了。而人家那样做,是表演,是专长,是如鱼得水,而科学家那样做,是别扭,是做作,是出乖露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