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0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格森是俺的偶像

(2007-07-15 11:58:44)
标签:

柏格森

诺贝尔文学奖

哲学课

学术超男超女

分类: 据理诡辩
    因饭碗之故,间或想起柏格森。俺是教师,他是教师;俺教哲学,他教哲学;俺教哲学20多年,他教哲学20多年;俺弄出几本见天即进废纸堆的书,他留下多部巨著让后人永远琢磨;俺讲课常有空席,他讲课场场暴满;俺最高得省级教学奖,他最高得诺贝尔文学奖——俺是他的粉丝,他是俺的偶像。
  粗知现代西方哲学,就不会不知这位法兰西哲圣。虽然柏格森1941年离开世界时,俺的生命基元还漂漂何所似。但后来阴差阳错当了哲学教师的俺,自知道有他这么个哲圣起,就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就拿他听作终生的榜样。
  俺所讲“哲学”,与柏格森所讲“哲学”,完全是两码子事情。俺所讲“哲学”,几乎是解释和宣传;柏格森所讲“哲学”,完全是独创和领悟。俺所讲“哲学”,概念、范畴为千百万人讲过或讲着;柏格森所讲“哲学”,概念、范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他带来,随他而去。按说俺所讲“哲学”当更容易,惊讶的是柏格森竟把那套独创和领悟,讲得比俺这些解释和宣传还要普及。
  据说柏格森当年在哲学课堂上,思想深邃,文辞美妙,论辩有力,姿态优雅,令听众如醉如狂,美眉们更是恨不相逢未嫁时。关键是他的听众并非都是同行,亦非全是本校学人。教授、学生、神父、官吏、军官、名伶、国人、老外,讲前两三小时就来抢摊占位,讲时不仅堂内座无虚席,且门口、窗户、甬道、讲台边都是人。以至每周五他讲课的前后,他那大学的周围便车水马龙,交通繁忙。若遇天下大雨,人们甚至举伞前来。巴黎城一度出现“柏格森狂”,其含义是听他的哲学课本身,即已成为时尚巴黎的一大时尚。
  后来的一位伟大作家,《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也曾多次聆听柏格森的课。于是世界观被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学巨著《追忆逝水年华》被悄悄地催生。而柏格森这位催生文学大师的哲人,本身也是个大文豪。他说他“一听到生动的言辞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共鸣”,这素质恐怕就连一般的文学家也少有。69岁那年,柏格森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那授奖词于今读来可是极度誉美:“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从这天起,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哲学家的先例被开创。从这个意义上,卡缪、萨特等,都是步柏格森的后尘。
  美国实用主义大师詹姆斯,未及听课,只是与柏格森晤谈一次,就深为他的非凡才智所叹服,随即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哲学的热情推荐者。众所周知,人间最具个性色彩的便是哲学家,这类人物往往最不容易被另类人物所影响。然而在柏格森那里,惯例被打破,先例被开通。而打破这一惯例,开通另一先例的,竟然是詹姆斯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仅俺所见,通常的情况是,哲课如果“好听”,多半是因为讲得通俗易懂。然如果以此来解释柏格森的哲学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柏格森的课,深刻、深邃、深涩,便是今天俺这类靠所谓哲学吃饭的人,读起来也常觉头痛。就不知道柏格森是靠啥本事,不仅没有把听众“砍昏”,反倒把他们“砍服”。
  请看柏格森的一些主要观点:
  世界是一条“大河”,此“河”无边、无底、永恒流动,非一般之“河流”,姑且叫它“生命之流”。“生命之流”,不可视、不可闻、不可知,只可体会和感悟,然而它却是世界的本真。
  “生命之流”变化出人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类存在,这类存在有高下之分,无实质之别。尤其是意识或精神,其运动是“绵延”或“真正的时间”。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时间只是“空间化”了的时间,而真正的时间是各个瞬间不能截然分割、只会相互渗透的时间或“真正的时间”或“绵延”。
  人的意识即自我有感觉经验、思想和观念与情感、情绪和意志两个层次,前者能表达出来,能告诉别人;后者不能表达出来,更不能告诉别人。能表达和能告诉别人的,是表象;不能表达和告知别人的,是生命之本——“绵延”。
  物质是“生命之流”的对立物,是生命运动的逆转,是烟花、爆竹爆炸后落下来的残渣碎屑,而“生命之流”则是那向上喷发的焰火。
  生物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真正的创造,该过程没有目的,不可预知,因而没有规律可遵循。是进化,但不是达尔文那种“自然进化”,而是一种“创造的进化”。
  世界存在若此,人对世界的认识便只能靠本能的“直觉”或“理智的直观”,而不能靠理性的认识。理性若要认识世界,犹如人站在一座原本无门的城堡外,绕来绕去也不得而入。
  ……
  无须再举更多。晦涩艰深,独到怪异,哲学的理智与文学的想像,奇妙地揉和到一块儿。
  看来,柏格森的讲课之所以那般撼人心魄,远不止是通常所谓的“技巧高超”。讲得深刻,是因为他想得深刻。讲得精彩,是因为他想得精彩。俺既然学不到他心之所想,自然也就学不到他嘴之所讲。俺要能使出当年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劲儿,努力学他个百分之零点零几,或许就对得起手中的饭碗和面前的学生了。俺真是这样想的,有时也真是这样做的。
  不禁突发奇想,如果当时就有电视直播,柏格森可会比今天中国的“学术超男(超女)”还火爆?而且还得郑重提醒,今天的易中天、于丹们,基本上是“讲别人”;而若前所述,柏格森那可是百分百地“讲自己”。
  想到这一层,俺脑海里突然冒出个词儿——肃然起敬。同时依稀感觉到,俺的两个脚后跟儿可是离开地面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