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中国女孩当面“管教”贝克汉姆

(2006-08-13 07:11:18)
分类: 个性随笔
    三天前,也就是8月9日,天气凉爽,人声鼎沸。位于英国伦敦近郊的瓷都斯托克,一家当地有名的高档游乐场,寰球大众情人、超级大帅哥贝克汉姆空降般出现。人群立刻骚动起来,游客蜂拥而上,或索要签名,或请求合照。随从及工作人员奋力抗众,好不容易才解救出这位到哪儿都是骚乱制造者的巨星,将他领到一个水上游玩项目处。那里有水上摩托艇等玩儿法,贝帅哥大概刚在绿茵场上失意,想在绿水碧波中排解。只是这位球场大腕,玩水摩托或许还是学生,又或许那是游乐场的管理规定,总之他得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听从工作人员指教。“管理”和“指教”,简单组合一下文字,姑且叫做“管教”。
  由于游客较多,贝克汉姆只得从后面排起。等到他终于排拢,一个中国女孩严肃地站在面前,令他排队、亮票、验票、上艇,然后教他怎样操作,提醒他的注意事项,反复交待几次后,又问贝克汉姆:“听清了吗?”直到得到他的“Ok!”,才允许他发燃摩托艇,一溜烟驶向池中,潇洒地畅玩儿起来。下班后,这个中国女孩把这段经历“伊妹儿”给远在中国的她爸。在“伊妹儿”里,她用语平淡,除“贝克汉姆”几字扯眼球外,廖廖数语毫无亮色。值得一提的是,“伊妹儿”竟这样描述她当时的心情:“面对贝克汉姆,我不但不是个‘贝迷’,而且照样卡住他,把他栏到外头等着,让拥挤着的人竟没认出他,等到他排拢时,又收了他的票,还教了他咋个开船……这种境界,实在值得佩服!”
  女孩是井民之女,在当地留学,业余打工练摊儿。接到她的“伊妹儿”,井民哈哈哈大笑三声,自语道:“吾女长大了!”这可不是空发感叹。要知道,当今世界,见了贝克汉姆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女生,真的是多乎哉,不多也!就在今年世界杯期间,本地媒体组织一个“女子观球团”前往德国,喊出的号就是“走,到德国去看贝帅到底有好帅!”居然就叽叽喳喳集中了好几十位女将,年龄从豆蔻少女到半老徐娘,足见贝帅真的是地不分东西,人不分黄黑,龄不分高低,一概谋杀。这帮粉丝到了德国,多半连贝帅的庐山真面目都没有看清楚。但毕竟与贝帅同顶一片天若干个钟头,和贝帅哥同喝一城水几百分钟,距贝帅咫尺之遥亲睹他雄姿几十眼,运气最好者甚至亲见贝帅场上累得呕吐。就这样,粉丝们回来就足以吹一辈。然而,吾女那可是直面贝帅几分钟,“管教”贝帅好几回,却连认出他的表情都没有做!
  吾女原来是极崇拜各类明星的。幼年时,莫名其妙地崇拜“贵妇人”,把家里所有巾巾吊吊的东西都翻出来,挂在头上,披在身上,还用她妈的化妆品把小脸涂得像个猴子屁股,然后骄傲地走到爹妈面前宣布:“我长大要当贵妇人!”大概是大人的一阵禁不住狂笑,笑灭亡了她这一最早的偶像,她几天后就把“空姐”当作新偶像。问她为何要崇拜空姐,她说不出个所以然,自然再遭嘲笑。这以后,她的崇拜对象开始转向文体明星。上初中时,谢晋电影《鸦片战争》在井民所在学校搞首映式,她得知,嚷着要签名。井民只好动用公权,硬把包括谢晋在内的全部剧组成员的签名搞到手。看到《鸦片战争》画册上签满了谢晋、鲍国安等大明星的名字,她视之为宝贵珍藏,非关系“铁哥们儿”绝不许哪怕只瞟上一眼。可是,今天站在她面前的贝克汉姆,名气不知比她的那些真幻偶像要大多少倍,她却傲然将人家“打入”冷宫,内中蕴含,怎一个“敬佩”了得!
  吾女直面贝克汉姆,竟不仅不索要签名,甚至不表示出“认出”,这与她高中时一度的崇拜相去天远。记得刚上高中那会儿,她竟崇拜起四川全兴队的几条名脚。那会儿“甲A”很火,球票得花高价才买得到,她就时常在家里看电视转播。只要场上出现魏群、邹友根、姚夏等几员“全兴”大将,她就会兴奋得又是尖叫又是跺脚。每当这时,就是井民打击她的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叫啥叫?踢得这么臭!”她不理,叫跺依然。有一天,带她去吃火锅,进电梯时她突然惊呼:“全兴队!”满电梯人的眼睛,都被她这声喊引到电梯外。原来,几个身着“全兴”队服的人正从旁边电梯走出,这些人是否真的“全兴”队员尚且不知,更不知里面有无她平时最喜欢的几位。再说既然已经错过,也就该算了。她却非不。嚷着非要找他们签名。全家人见状,好一阵嘲笑,好一阵洗刷,好一阵贬低,才总算把她那“签名”的想法转移到美食上。但那次火锅,她明显吃得魂不守舍。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天,中国女足部分队员到她所在中学,她逮住“国门”高虹,硬是勒索到人家的签名,回来兴奋地嚷了好几天。曾经那般崇拜球星的她,竟能在贝克汉姆面前作不认识状,这个急弯是咋转过来的?
  不禁想到我们这些当爹妈的,曾经是何等的担心子女“志向”不高,“追星”不雅,影响人生定位和发展。其实,这是典型的咸吃萝卜淡操心。吾女在第二天发的“伊妹儿”中,似乎也还有些不解:“说起来真是有点怪,平时看球的时候,就一个背影,甚至一个头发尖尖,都马上就晓得那是贝克汉姆,结果真人在面前一点感觉也没有……”井民却似乎想通,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产生偶像,同时又不断抛弃偶像的过程。未成年时,偶像多而杂,自然而生,率性而为,逮住哪个是哪个;成年后,偶像坍塌,理性判断,平静对待,看再大的“星”也不会觉得他们有异于常人处。未成年时看明星,弯着腰,仰着头,眼光由下而上;成年后看明星,直着腰,平举头,眼光平视甚至直视。想到这层,井民打算给吾女回个伊妹儿,开头就说:“贝克汉姆站面前,你都‘一点感觉也没有’,看来你真是长大成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