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cheap house is not available
(2010-08-20 12:29:30)
标签:
房产 |
China = cheap house is not available
网络上,买不起房子而愤怒的“80后”将他们心目中的祖国解释成:China = cheap house is not available。原因是近些年工资增长的幅度扣除物价上涨的水平,已经是远远跟不上房价的增长,房子,成为“80后”乃至“90后”心中永远的痛。
事实上,不光是城市新生代“80后”、“90后”买不起房子,就连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70后”包括所谓“中产阶层”也同样望楼兴叹。地产教父——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日前发表演讲时称,“某些热点城市,房价已经高到中产阶级恐怕都难以承受了。如果这种情况蔓延到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将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到那时候再怎么调也来不及了,就像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样。我相信,决策者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国家不会因为要刺激内需而中途终止正在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王石表示,由于2009年房地产业的突然爆发,全国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赚钱了,很多房地产企业高歌猛进,开始大量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这些企业推盘时间大多集中在今年9、10、11月份。这种情况下,房源大量增加,热点城市的房价还一直坚挺下去是不现实的。
但是最新的统计数据并没有“配合”王石对于后市看跌的判断:8月10号,国家统计局发布“1-7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指出2010年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10.3%,环比与上月持平。这个最新数据再次刺激了楼市敏感的神经——不是说今年楼市的调控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么?怎么房价就没有怎么降?
8月12日,开发商行业协会——“中房协”曾经上书中央,要求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松绑”被拒,随后媒体上广泛披露“各大商业银行要求进行房价下跌60%的压力测试”,这一系列消息的传出,从表面上看,可以理解为对于中央决策层对于楼市调控并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但是房价的升跌除了受到中央宏观“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同样也受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当今国内的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双重作用之下,房价下降谈何容易?!
我们来看一组最新的经济数据:央行在近6,7月份近2个月时间内,已经向市场净投放近万亿资金,央行这一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举动随即引发连锁反应:首先是近期物价上涨到了“恐怖”阶段,7 月份cpi同比增长3.3%,创出年内新高,已经到达“严重通货膨胀”(cpi指数超出3%即达到严重通胀)的境地,老百姓明显感受到物价飞涨,钱不值钱而惊恐不安。部分投资客重新杀回楼市,将“房产”作为抵御通胀的唯一“利器”,导致近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又在节节攀升。
国内投资势头依然强劲,1至7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在投资的带动下,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GDP增长分别是11.9%和10.3%,一方面央行天量资金注入, CPI、GDP快速上涨,另一方面行政命令却要求房价下跌,显然是南辕北辙,自相矛盾。
本周香港特区政府也在去年“九招十二式”基础上继续出招压抑房价,加推三块地块增加楼市供应量,同时计划复建“公屋”,通过“公屋”供应量平抑私人发展商的楼盘定价。但是反观国内调控,只会一味的“行政干预”强力打压的楼市,但是各个地方政府看到“市道”不好反而冻结卖地,没有向市场增加供应,以改善供求关系和其他楼市深层次矛盾。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后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