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3000点以来的政策行情在3600点附近展开震荡,媒体前期的报道显示,基金群体基本上处于踏空状态,更有报道将QFII与基金在本论行情中的反向操作进行详细对比,令国内的公募基金再次出现信任危机。
很明显,本论行情是典型的政策行情、政治行情和奥运行情,基本可以预期的是,至少在二季度内,系统性的风险极低,市场参与各方做多的热情充分,年内最好的机会就在二季度,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
尽管大小非的减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尽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尽管再融资的规范政策还再酝酿之中,尽管整体市场的估值或许仍然偏高,尽管题材股的泡沫在近期的反弹中急剧膨胀,但权重指标股份的稳定,或者说是暂时滞涨还是相当克制和理性的。
中国股市历来就有一压就死、一放就乱的特征,但只要权重指标股的相对稳定就能够将市场的系统风险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内。4月CPI的反弹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可见投资气氛已经明显转强,投资信心开始逐渐恢复,虚拟市场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心支撑的。
全流通后的市场将是产业资本和实业资本占据话事权,基金等财务投资者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将日渐式微,我赞同以重置成本来判断企业价值的估值方法,因为,这将是实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对价值的判断基础。如果按照重置成本来判断企业的价值,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的市场,价值相对合理或者具有相对安全边际的股份,绝大多数都在垄断企业中,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
近期疯狂上涨的农业板块和新能源板块,当中的99%企业都是垃圾企业,国内的农业板块除北大荒是正宗的农业概念外,其他的在国际粮价上涨中不但不能获利,反而有业绩大幅下滑的可能,因为,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粮食加工企业,类似石化行业,隆平高科业绩的突发增长则与主营业务毫无关联,完全来自一次性的股权转然收益。可以断定,农业板块在疯狂之后将展现前期有色金融板块的痛苦回归之路。
具有垄断属性的大盘蓝筹股经过一段时间大幅度下调,风险已得到很大释放,业绩稳定、估值不高的蓝筹股凸显投资契机。大的行情就是大资金运作的行情,而大资金运作的行情就是大盘股行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