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季下蛋”说起
早些年听过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和他的徒弟们合说的群口相声《传谣》,说的是“马季下蛋”的事,大家之作,非常经典。前段时间,又听朋友们讲到这么一个故事:
某日,张三有事去了一趟医院。此事被某甲“敏锐”地观察到了,于是断言:张三生病进了医院。此话一出,又被敏感人士某乙听到了,经过分析论证,某乙认为:张三一定是得了重病进了医院。于是顺风流传,经过几番的揣测,到了某丁,他坚决地发布了“独家”消息:张三得了绝症,重病不治,已经死在医院了。
这个故事虽不如
“马季下蛋”的事那么荒诞,但比“马季下蛋”的谣传要恶毒了许多。
几年前,还看到过这么一篇题为《多看了一眼》的小文,很有意思,大体是这样说的:
我年轻时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途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一点不差,有一天我就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像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过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来,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是我下意识地停止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空荡荡的裤腿垂直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多看了一眼。
艺术源于生活,以上几个故事虽看似有些夸张,但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或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的不乏其人、其事。当我们道听途说得到一个消息以后,往往是主观臆测、断章取义甚至添油加醋地把它传播出去,而没有客观、深入、全面、准确的去分析、去论证隐藏于真象抑或假象背后的本质。
我们对于房市、股市的传言或“专家学者”的观点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有些时候可能真的是在盲从甚至是随其流而扬起波。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正是因为我们盲从一般地“趋之若鹜”、“买涨杀跌”给“投机倒把”、“买空卖空”、“扰乱秩序”以可乘之机。
我们都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眼见尚未必为实,又何况是道听途说?如果我们行动的依据是主观的、片面的、表面的甚至是谬误的,我们还能不能正确把握我们行为的方向呢?
我们不禁要问:现象离本质究竟有多远?我们的所闻、所知、所说、所感和我们的所做所为究竟有多远?
欢迎访问我的圈子:http://q.blog.sina.com.cn/tianta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