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场的理想主义
如果不是吴敬琏先生在今年的两会上老话重提,围绕铁路春运不涨价的争论,恐怕不会再次成为关注的新闻。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政协委员吴敬琏炮轰春运票价不上浮的政策,称之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是价格扭曲。其结果使得资源配置低效,因为造成了人为的稀缺,并没有使我们意图上希望得到好处的人得到好处。
吴先生进而指出今年春运票价不上浮,导致了“买票的人连夜排队,付出高昂的排队成本;黄牛横行,黑市票价高涨;批条子走后门、权力寻租非常严重”三个不好的结果,并强调:“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不是由道德决定,也不一定由成本决定,价格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假如单纯从这样的逻辑推论,吴敬琏先生的观点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毕竟,针对春运涨价抑或不涨价,此前争议的关键一直是:处于垄断以及计划管制的中国铁路市场,能否完全套用纯粹的市场经济原理?
但是,笃信市场原理的吴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万众欢呼的政策的缺陷——在目前思路以及现实操作下的春运不涨价,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办法——这个结论,观之于今年不涨价的春运,并不难以得出。
因由春运独特的刚性需求,更因为本质上的行政垄断,市场经济原理,放之于中国的铁路市场,实际处于失灵状态。尽管客观上历年的春运涨价,多少能够起到所谓的“削峰平谷”作用,但所削掉的峰、所填平的谷,较之于涨价给铁路部门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涨价给公众造成的负担,却也真实地畸轻畸重——涨价这样的经济杠杆,非但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上却成为刚性需求下的刚性盘剥,成为铁路借机敛财的理论借口。
而中国铁路这样的国有垄断企业,其本身的公共属性天然要求,即便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特定时期的涨价所得,也必须要归于特定问题的处理。由此,涨价才具备本质的合理。但现实的情况则是,对于历年春运涨价所得,公众根本无从知晓其用途与去向。
问题的关键实际很明了,面对这样的状况,看上去很符合经济原理的春运涨价,招致各个阶层的口诛笔伐,并不是单纯的以“人民”的名义否定一切不同思想。今年春运不涨价,其合理之处不言而喻。
当然,不涨价的结果远不如人意,现实在此刻尤为残酷。它促使我们思考——如果脱离了客观前提,基于政治诉求的顺应民意,是否不过就是哪痛医哪的权宜之计?是否不过就是想象中的和谐理想主义?——于此,吴敬琏的勇气令人敬佩。
在现有对策乏力的情况下,今后永不涨价的承诺,对许多试图分享其利的人而言,恐怕还只能是一张画饼。解决之道无外于,迫于不涨价的压力,有关部门绞尽脑汁想办法,或者,残酷的现实逼迫各方不得不放弃理想主义的和谐春运策略,以承认涨价为前提,寻求春运的最佳解决。本质而言,涨价抑或不涨价,只有从是否真正解决公众切身问题的角度,才有其和谐的意义。
必须明确,即使回归涨价,也决不是重走旧路,更不是因由所谓的刚性需求,而不得不给垄断的铁老大以发财的狂欢。吴市场的解决之道,的确值得慎重思考——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将涨价所得,补贴给公众。
自然,这是一个有很大风险的设想,其风险不仅来自道德伦理,来自政策伦理,更来自当下中国的政策设计和运作能力——现实是如此残酷,几乎所有看似符合经济原理的涨价,都面临蜕变为部门渔利的危险。一旦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我们也许只能认为,笃信市场的吴市场,实际上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200703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