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政府应为农民做些什么?
(2010-05-04 21:27:21)
标签:
经济农事土牛农耕国计民生广西杂谈 |
分类: 关注民生 |
立春 政府应为农民做些什么?
[日期:2010-02-04] 来源:香港文汇网广西频道
香港文汇网广西频道2010年2月4日电(陆波岸)2月4日,一年一度的立春节气如约而至。
这一天,南国又遭北风寒,可已听到春的脚步的农民朋友没有闲功夫顾及这些忽冷忽热的天气,开始忙碌着新一年的耕耘了。南宁市邕宁区的田间地头,不时出现忙于农事人们的身影。
大地立春早,人间立农忙。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立春立农一直被看作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今天,我们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价是百价之基”等观点,除了表达农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之外,还强调了农业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基本的民生,只有农业稳步发展了,粮食丰足了,物价稳定了,民生才有保障。
正因为农业于保障民生、于国家稳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7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今年,大地犹大寒,国家已“立春”。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的就是“三农”,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明确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立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气候保障;中央“一号文件”给“三农”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然而,要真正把今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事做好,不能单单依靠时序立春、中央有文,还需要广大农民朋友的精耕细作,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的主动科学地统筹和安排,这些工作应该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统筹,诸如今年该种什么、该怎么管理、又该怎么销售,所种这些品种市场前景如何等等,不能被动地等天下雨,择日种粮。
这方面的教训已经非常多,也非常深刻:2007年6月,西瓜收获发季节,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丰收的西瓜每斤几分钱都无法卖出去,西瓜烂市让农民饱受亏本之苦。2008年7月,邕宁区丰收的南瓜成了“难瓜”,上万吨南瓜滞销急坏了瓜农。2008年7月,西乡塘区坛洛镇瓜农收获的冬瓜,收购价格一度跌至每斤5分钱,滞留在地里近3万吨。2009年11月,广西香蕉滞销一度惊动中央,市场再次给了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蕉农以及农业部门当头棒喝。
这些农产品的滞销,从表面看来,是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左右着它们的命运。但究其深层次原因,那是我们政府对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统筹和安排,诸如今年该种什么品种,种多少面积等关乎一年农事收成的事情,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统筹和安排,而是农民朋友自己说了算,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种出来了怎么卖出去,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按照往年走一步算一步。从这个农业“生产习惯”来说,滞销的不是农产品,而是农业发展指导思想的严重滞后。
这些一而再再而三、一次比一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今天,中国农业已不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也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而是步步走上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只是纸上谈兵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而没有实际行动科学发展农业,滞销的将不仅仅的农产品本身,还有农业发展的思想,甚至十几亿人的国计民生。
今天,大地回春;今天,农事又忙。我们真诚地期待与祝福:人间立农,立的是科学发展之农;
政府有关部门真正把惠农放在脑子里,放在心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