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三零” 躬助企业
——宾阳县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陆波岸
“满意”和“感动”这两个词,在客商对宾阳县政府部门的评价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没有无缘无故的满意,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感动。所有的“满意”和“感动”,都是宾阳县委、县政府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1180’”这个总目标,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主动创新,躬身服务带来的效应和效果。
争取项目“零放松”
项目建设,就像做饭首先要有米一样,必须要先有项目。
为争取更多的项目,宾阳县创造性地出台了一项举措:争取项目“零放松”。所谓“零放松”是宾阳县委、县政府对所有宾阳人,尤其是有招商引资任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一项要求——对有意向的项目紧盯不放,一盯到底,毫不放松。
在具体操作中,该县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各个环节入手,密切跟踪,全程服务,在谋项目上做文章,在盯项目上下功夫,在钻项目上求突破,抢时间,争进度,确保项目在第一时间、最短期限内签约开工、投产达效。
在该县招商引资的最重要举措——“五个一批”(即招商引资吸纳一批、完善园区吸引一批、创新机制激活一批、引进技术改造一批、用足政策争取一批)上,创新也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秋,香港上市公司黛丽斯内衣有限公司就把投资的目光转向了宾阳。这家企业要求,以租赁现有厂房的形式进行投资,选址在县城。宾阳县招商局一班人马立即出动,先后带领公司负责人对一些单位的闲置楼房进行考察,最后目标锁定在某公司的闲置厂房。
随后,县招商局又主动与厂房业主对接,很快达成共识,以最优惠的价格将闲置厂房租赁给黛丽斯公司,并同意对现有楼房进行改造装修。选址确定后,招商局工作人员立即带领黛丽斯公司负责人到南宁市招商局、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宾阳县安玛内衣有限公司。
针对这个项目的其他“零放松”服务工作几乎同时展开:宾阳县消防大队根据项目性质,积极主动打开“绿色通道”,以变通的方式解决这个项目的消防问题;宾阳县发改局以最快速度予以立项;宾阳县供电公司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原厂房供电满足不了项目需求,必须加大供电功率。厂房前是公路,后是居民住房,放置高压变压器是一大难题,供电公司多次上门服务考察论证,最后确定了既省钱又安全的方案。
今年初,经过一系列“零放松”服务后,曾经考察广西二十多个市县的黛丽斯内衣有限公司,终于在宾阳县扎根。
引进项目“零障碍”
宾阳人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引进项目上。在这一阶段,他们实行的是引进项目“零障碍”,聚丰米厂老板李桂香告诉记者,和宾阳县很多其他企业一样,他们厂也被宾阳县的“零障碍”服务所折服。
今年初,聚丰米厂业主在农行办理融资贷款手续时,需要在3月26日前办理好准建证,而该证按照法定程序需要30天才能办结,但融资申请材料上交时限只有10天,业主对此很着急,立即向芦圩工业办求助,希望能协调加快办理时间。
鉴于该企业是宾阳县大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且属于2009年该县重点扶植的亿元企业,符合“绿色通道”的开通条件,芦圩工业办按照政策当即与县建设局负责人联系,说明情况,得到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使企业在项目核准、绘图、出图、审批等各项程序实现合法简化,前后仅用3天时间在3月19日下午就办结了项目准建证,帮助企业提前上交有关贷款材料,并于3月27日获得100万元贷款的审批。目前,聚丰米厂已经顺利落户芦圩工业集中区。
宾阳县推进服务项目“零障碍”工作措施,主要是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只要符合要求的,都实行项目“绿色通道”,努力突破瓶颈制约,不断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开工率。
“零障碍”还包括简化办事程序,服务窗口前移,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实行超期默许制、授权审批,缩短项目前期审批时间,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广西振阳林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何晓杰对宾阳县有关部门的服务非常满意和感激。今年3月23日上午11时55分,距离下班仅有5分钟时间,何晓杰所在的企业到宾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申请办理区内木材运输证65份,这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急企业之所急,加班加点为该企业办好了所有的申办手续,让企业满意而归。
然而,当天下午,由于林区道路出现意外,造成25辆车不能按照证面上记载的时间运输,需要换证25份。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简化换证手续,及时快捷地为振阳公司更换了这25份木材运输证。
“如果采伐的木材没能及时运出去,导致木头开裂,本来能生产出一级板的木材就变成了生产二级板的料,我们的损失将会非常大。”何晓杰的话里流露出感激之情。
服务大提速拉动了宾阳县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统计数字显示,宾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每月办结总数已经由原来的2000件左右增加到2月份的5196件,排在全区各县的第二位;即办件比例由原来的0.8%提高到26.5%,排在全区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被宾阳热诚服务折服的聚丰米厂老板李桂香,极力在同行中宣传宾阳县的投资环境。在她的动员下,同类企业新禾米厂、新华米厂目前也落户芦圩工业集中区。4月20日,这3家米业企业一同开工建设,成为当地“以商招商”的一段佳话。
推进项目“零间隔”
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活动以来,宾阳县领导率先垂范,经常带领有关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对所有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用“零间隔”的办法推进项目建设。
宾阳县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定项目、定人员、定时效、定责任”的“四定”责任制,为项目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督促、服务和协调工作,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及水、电、路、通讯等配套建设条件的落实,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建设环境,使项目建设得到强力推进。
不久前,该县相关领导深入宾阳县立新工艺厂进行“零间隔”服务时,在了解到企业还没有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后,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办理,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使这家企业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还指导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申报2009年南宁市财政项目扶持资金。帮助指导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黎塘分厂得到自治区经委60万元项目补助。
目前,“三零”的效应已经在宾阳县的“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发挥作用,产生效果,全县各重大建设项目正在扎实推进。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这个县已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2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和154.6%。一季度,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95亿元,同比增长113.54%;新开工项目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8%、71.94%。
本文2009年5月22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