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现象不容忽视

标签:
就业传销人员大学生宣传教育李伟红西乡塘区教育 |
分类: 社会纵横 |
刚出“象牙塔” 就进“老鼠会”
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现象不容忽视
西乡塘区在这一行动中,“猎”出了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刚刚走出“象牙塔”,就走进了传销“老鼠会”,一小部分在校大学生也走上了非法传销之路,而且人数十分惊人。
有关统计显示:西乡塘区这次行动中共发现87名涉嫌非法传销人员,其中50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7月8日,该城区石埠派出所查获40多名涉嫌非法传销人员,大多数都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
南宁市工商局西乡塘分局参与这次行动的执法人员谭英告诉记者,该分局去年至今查获涉嫌非法传销人员400多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所占比例在一半以上。
大学生误入“老鼠会”,不管是对于一个人的前途还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不管是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面对现实,更需要改变现实。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破解?本报记者为此深入探究,旨在寻求一点解决问题的启示和办法。
“猎狼”行动中不该看到的面孔
“猎狼”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不少本不该看到的身影和面孔。
小马,桂林一所高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久前,找工作心切的他,听信朋友“指明”的“成功”道路,参加传销讲座。受到多次“洗脑”后,涉世未深的他“激情”勃发,误认为这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条捷径。随后,糊里糊涂钻进了“老鼠会”。7月8日,西乡塘区石埠派出所把他给解救出来。
同样是刚刚毕业于桂林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小刘,也这样进了“老鼠会”,直到7月9日被西乡塘区警方解救出来并耐心教育,他才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该走的路,险些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来自安徽的小姜,从一所技校毕业不久,原本在一家亲戚开的网吧工作,后经不住网友的“引导”,一个星期前误入“老鼠会”。幸亏“猎狼”及时出击,她才免于越陷越深。
谭英说,行动中查获的这些大中专生,年
龄大都在20岁到22岁之间,最小的才19岁。
这些并非个例。2008年7月3日,市工商局西乡塘分局依法查处传销组织“E—科士威公司”,参与这个网络传销活动的20多人,全部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之间互相“拉人头”,使“老鼠会”会聚越来越多的学生。工商部门曾经发现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用很短的时间就发展了10多名同学参与传销。
大学生为何频入“老鼠会”
传销魔爪频频伸向“象牙塔”,为何屡次得逞?
西乡塘工商分局经检大队大队长李伟红认为,这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一定关系,非法传销组织者正是看准这一点,不断把传销魔爪伸向大学生。
“我们查获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很多人都是刚刚毕业正在找工作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大家都很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李伟红说,非法传销组织者在“洗脑”时往往鼓吹是高收入、快回报,很多为工作而发愁的大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被骗进了“老鼠会”,还以为自己碰到了一个绝好的就业机会。
为了孩子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言听计从,不惜一切代价给以支持,包括金钱,只要是孩子开口的,都会想办法满足。非法传销组织者正是利用这一弱点,在大学生中发展下线不但学生本身容易上当,就是家长也会全力“支持”,所骗取的金钱更容易得手。
社会阅历浅,思想比较单纯,识别陷阱和抵挡诱惑的能力弱,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是非法传销组织者把发财的目标盯上大学生的原
因之一。
2008年,南宁的一所高校有两名学生因受到不法传销人员蛊惑,在校内设点组织少数学生参加网络传销。当年,这所高校另一名学生受朋友邀请前往安徽参加“面试”时,无法识破骗局,误入传销窝点,幸被校方成功解救。
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卢世武说,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也是大学生误入“老鼠会”的一个原因。很多被查获参与非法传销的大学生,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营销,什么是直销,什么是传销,即使经过执法人员的耐心教育,他们还是无法转变,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参与的活动是非法的。
7月9日上午,西乡塘区执法人员在教育查获的非法传销人员时,一批大学生的情绪曾一度激动,极力争辩自己所参与的活动并不是传销,更不是非法,甚至袒护非法传销组织者。
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教育
要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和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学生真正对非法传销说“不”,到位的宣传教育十分关键。
早在2007年7月31日,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联合下发了防止传销进校园的有关通知,要求高校广泛开展禁止传销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
辖区内高校云集的西乡塘区,在这方面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去年开始,这个城区有关部门尝试将宣传抵制非法传销的课堂带入辖区高校,帮助大学生认清传销危害,自觉抵御传销。
2008年3月,一堂由西乡塘工商分局组织的宣传课在广西民族大学开讲。今年,该局除了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开展这样的课堂教育,还和有关学校联合开展“和谐校园,拒绝传销,从我做起”等宣传活动。
“这些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响很好。”李伟红说,“非法传销魔爪无孔不入,大学生这一课不能少,高校也应该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教育,防止更多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落入传销的骗局。”除了这些措施,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全面的教育十分重要,缺少一个环节,或者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给非法传销组织者可乘之机。
西乡塘区政法委副书记兰日军说,这个领域的宣传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单单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方做得好,成效
往往不是很大。
他举例说,南宁宣传教育方面做得好,但别的地方缺乏这样的宣传教育,外地大学生还是来到这里参与非法传销,就算执法部门把他们遣送回去,他们照样逃回来或者到别的地方继续参与这种非法活动。另外,家长如果没有识别非法传销的骗局,就无法引导孩子拒绝非法传销,走上正规的就业道路。
兰日军认为,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整个社会都对非法传销产生“免疫抗体”,阻止非法传销继续向高校蔓延,压缩它的生存空间,最终将它取缔。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09年7月1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