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工艺 推动地方发展
宾阳县拟建广西首座传统手工艺博物馆


游客在宾阳传统工艺陈列馆里参观。陆波岸 摄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宾阳县文化部门最近透露,该县正筹划建设广西首座传统工艺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宾阳县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为荆州地,秦朝属桂林郡。自公元111年始建领方县治,至今县行政建制历经2100多年。几千年来,繁衍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汇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新的精神,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宾阳传统工艺品则是反映宾阳历代历史文化背景的实物标本,它见证了宾阳历代能工巧匠努力探索勤劳创新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它使宾阳成为广西传统手工艺较发达的县份之一。
宾阳县文体局局长韦梦飞说,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一个传统产品的制作方法、技艺、流程等均具有非物质属性,如果没有人去继承,将会渐渐消亡。为了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宾阳县近几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2008年,这个县建成了广西第一个传统工艺陈列馆——宾阳传统工艺陈列馆,这是宾阳县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一大举措、一大突破,不再把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工作停留在资料的简单分散整理上。
宾阳传统工艺陈列馆位于宾阳县城城北古宾州府衙内,占地600平方米,是一座古老的砖瓦建筑——这里曾是宋、元、明、清、辛亥、民国等历代府衙所在地。馆内陈列的传统工艺品共有300多件,其中有国家的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6件,主要包括汉代至今宾阳历代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两部分,工艺精湛,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陈列馆所展示的实物及其图片,体现了宾阳先人所特有的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内涵。”宾阳县文体局副局长江家奇说,实物和图片展示的只是一个侧面,要真正挖掘、保护和传承宾阳县传统手工艺、乃至全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个博物馆。
江家奇告诉记者,宾阳县在继续完善传统工艺陈列馆的同时,计划建设宾阳县文史资料馆,全面系统整理传统工艺的文史资料,尽可能详实地挖掘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宾阳县传统工艺发展的历史脉络。然后,把陈列馆和文史资料馆合成一体,建成宾阳县传统手工艺博物馆,传承传统工艺历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当地人从中感到开拓创新和发愤图强的荣耀,让外地人更加了解宾阳。
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昭平说,宾阳手工艺生产历史悠久,这些工作不仅有利于当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利于引导宾阳特色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打造宾阳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胜地,促进宾阳的经济建设。
据悉,宾阳县文史资料馆建设进展顺利,该县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向有关部门申报宾阳县传统手工艺博物馆的建设。
本文2009年4月7日刊发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