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单一方法 采取综合模式
马山县探索综合治理石漠化之路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广西石漠化严重县份之一——马山县正在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和治理模式,将用3年时间使治理范围内的石漠化状况得到缓解,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我国从2008年开始在西南岩溶地区推动100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马山县被列为广西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
据介绍,马山县现有石漠化土地48181.8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61590.2
公顷,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03%,是广西石漠化严重的县份之一。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丧失,已经成为马山县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是灾害之源和贫困之源。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正在实施。马山县将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有效措施,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前,石沙漠主要以封山育林和石山造林为主。”马山县林业局副局长杨明说,这次试点示范工程将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蓄水保土、建设基本农田等综合有效治理石漠化。
这些综合措施主要是:在岩溶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在宜林荒山荒地选择任豆、香椿、吊丝竹等乡土树种进行人工造林;逐步转变山羊养殖方式,通过人工种草,实行舍饲圈养,解决林牧矛盾;通过提水站、小水池、排涝沟渠、河堤整治,培肥沃土、拦沙坝等工程措施,缓解灌溉用水、人畜饮水困难,稳定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洼地、谷地的涝灾,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农民基本口粮。
“劳务输出也是一个措施。”马山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规划股股长韦雅继说,石漠化的一个重要成因是人为的破坏,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活条件,当地群众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大山索取粮食和燃料、毁林开垦、过度樵采、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活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韦雅继说,该县还将加大沼气池的推广建设,逐步转变农村生猪养殖方式,由普遍喂熟食改为喂生食,减少柴火使用,保护山林。“这不是一两年时间就见成效的,但长期坚持下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终会现实。”
本文2009年4月1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