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山县“全区粮食生产大户”黄云周的“野心”

(2009-03-17 10:31:20)
标签:

稻谷

农机

粮食生产

大户

黄云周

马山县

财经

分类: 社会纵横

 

“今年争取承包200亩水田”
——马山县“全区粮食生产大户”黄云周的“野心”

 

 

马山县“全区粮食生产大户”黄云周的“野心”

 

马山县“全区粮食生产大户”黄云周的“野心”

 

黄云周在调试农机准备春耕。陆波岸摄 


 
    马山县白山镇大同村六新屯农民黄云周种粮食种出了大名声。最近,自治区农业厅表彰2008年全区粮食生产大户33名,南宁市有4名农民名列表彰光荣榜,黄云周就是其中一个。

 

    在人多地少的马山县出了一个全区粮食生产大户,全赖一项惠农好政策,起码黄云周就是这样的。“国家有购机补贴这项好政策,我才能承包了那么多地。”黄云周说,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成了全区粮食生产大户。

 

一则新闻激发种田“野心”

 

    家住农村的黄云周,很少外出打工,平时都是在家里耕种农田,农闲时就做木材和农资生意。

 

    但是,作为一个农民,他的心田深深地埋下农业的种子。“我看电视都是看新闻和有关农业报道的。”他说,越是看电视他对发展农业生产的兴趣就越大。

 

    2005年的一天,他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新闻说,台湾有一个人到江苏承包土地种粮食,从开始的300多亩发展到1万多亩,赚了不少钱。“人家这么远从台湾跑到江苏来承包田,都能赚那么多钱,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种田赚钱呢?”看着电视画面上诱人的稻田以及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这则新闻不断地激发黄云周发展农业的“野心”。

 

    触动他发展种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不少田地面临丢荒。“很多户年轻人出去了,只留老人在家,他们的田地耕种不了,丢在那里没有收获,但家里又得出去买米。”黄云周说,“如果我把这些田承包下来,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保证这些农田不丢荒,在家的老人又有粮食吃。”

 

    然而,种田不是件轻松事,自己家里的两亩多地都够自己伺候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作保证,再好的想法也是空想。

 

    可是,足够的人力、物力从哪里来?购买机械又那么贵。

 

一项政策成全种粮大户

 

    机会终于到来。国家购机补贴政策让黄云周圆了种植大户的梦想。

 

    2007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得知农机补贴的优惠政策后,黄云周先后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稻谷烘干机、农药自动喷雾机等农机。一个世代耕作田地的普通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知道了什么是农业生产机械化。

 

    “插秧机的价格是2.8万元,我只花5600元就买到了。收割机价格是4.9万元,我只付了3.6万元。”黄云周介绍说,农药自动喷雾机原本价格是700元,国家给他补贴了150元。稻谷烘干机价格应该1.8万元,国家补贴后,他只花了1.35万元。单单购买这4件农机,他就节省了4万元。“如果不是国家这些政策,我很难买得起这些农机设备。”

 

    怎么利用手上的农业机械,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2008年,黄云周开始以一亩水田给对方100公斤到150公斤不等的稻谷作为代价,承包了大同村的六新、兑阳等村屯130亩水田进行耕作。

 

    辛苦经营一年,黄云周有了收获。“去年,我一共收获了9万公斤稻谷,全部卖给国家粮所。”黄云周说,收获稻谷的季节是他最忙的时候,家里所有的空间被稻谷堆满以后,他只好找屯里别的农户借用场地存放粮食。

 

    按照去年稻谷每公斤2.08元的收购价,黄云周去年卖粮食收入18万多元。他由此成了全区粮食生产大户。

 

一个梦想让老农乐耕不疲

 

    3月9日下午,我们到访时,黄云周刚好从田里劳动回来。“今年争取承包到200亩的水田。”他对记者说,自己对种田还是有信心的。

 

    其实,去年收获9万公斤稻谷的黄云周,开销也相当大。“一年下来,纯收入也只有2万多元。”他说,承包的耕地比较分散,有些没有连成片,无法使用机器耕作。要请人耙田一亩就要开销100元的人工费,还有插秧护理等工作,那确实是一笔大开销。加上去年干旱等气候影响,收入并不十分理想。

 

    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这位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承包土地,一开春就有人找我承包他们的地来种。”黄云周说,今年包200亩地估计没有什么大问题。

 

    他还告诉记者,为了降低成本,他准备购买机器来自己耙田。今年,县里有关部门为他的耕地进行了测土配方,估计投资会有所减少,收成会多一些。市里有关部门也表示会在收割时给他提供帮助。县农业部门还答应到冬种马铃薯时,免费给他提供100亩地的马铃薯种子,让他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种植,增加收入。

 

    “虽然去年收获不是很理想,但我对种田还是有信心的。”年过半百的黄云周笑呵呵地说,“我争取搞几年大规模种植赚上几十万元就退休,也过幸福的退休生活。”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3月17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