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惊涛拍岸gx
惊涛拍岸gx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65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土地上凉薯甜(组图)

(2008-08-14 08:46:27)
标签:

凉薯

黄土地

村委

农民家庭

宾阳县

财经

分类: 社会纵横

 

黄土地上凉薯甜
——宾阳县王灵镇三择村委三择村凉薯品质好销路畅

 

黄土地上凉薯甜(组图)

 

黄土地上凉薯甜(组图)

 

黄土地上凉薯甜(组图)


贫瘠的黄土地上凉薯长得郁郁葱葱。(陆波岸 摄)

 
    传统观点认为,土肥地壮才有好收成。

 

    然而,宾阳县王灵镇三择村委三择村的农民朋友,在相对贫瘠的黄土地却能种出致富的好产品——凉薯。8月10日,三择村凉薯种植户、凉薯经纪人侯廷俊告诉记者,7月下旬他们的凉薯已经上市,目前已经有25万公斤的凉薯进入区内的北海、来宾等地市场。

 

    今年,三择村凉薯销售行情看好——到目前为止,该村凉薯收入已经超过17万元。

 

因地制宜  黄土地上凉薯甜

 

    走进同样拥有蓝天白云的三择村,记者的第一感觉是这里和其他村落没有什么两样:有农舍,有田地,有耕作的身影,有收获的笑容。

 

    侯廷俊说,三择村不一样的地方,是拥有方圆十里的大面积黄土地。

 

    记者了解到,三择村位于宾阳县黎塘镇、古辣镇和王灵镇三镇的交界处。这三角地带方圆十里范围内,就是三择村拥有的黄土地。远远望去,眼前尽是黄土地,走在村里的道路上,也是两脚黄泥。

 

    和附近其他黝黑的土地相比,黄土地相对贫瘠。可是,这些不太肥沃的土地,却能种出好品质的凉薯。1983年开始,这里的农民朋友,因地制宜,利用黄土地种植对土地条件要求特别的凉薯,使之成为村里一个优势明显的产业。

 

    “要种出好的凉薯,土地很关键。”侯廷俊说,凉薯地应选择新开垦荒地、沙壤土、红黄壤旱地等,在肥沃的菜地上种植出来的凉薯品质较差,味淡不甜。三择村这些大面积的黄土地正是种植凉薯的最佳选择。“我们这些地种出来的凉薯,皮薄肉脆味道甘甜。别的地方即便种植同一个品种凉薯,品质和口味也没有我们这里的好。”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的凉薯产量高,效益好,“正常亩产量6000公斤,种得好的每亩可以达到7500公斤”。凉薯每年3月份下种,7月下旬上市。收获结束后,闲置的土地下半年还可以种植别的农作物,是一个增收的好产业。

 

品质兼优  日发货4万公斤

 

    这里独特的土壤孕育出的凉薯,品质兼优,越来越成为远近市场的“宠儿”。

 

    “每年还没有下种的时候,客商就给村民预付每亩300元的订金。如果不预订,等到凉薯上市时再来,那就晚了,根本买不到。”三择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朝杰说,三择村的凉薯目前主要供应区内和广东市场。每年凉薯收获季节,这片黄土地里的凉薯便源源不断地被发送出去,“天天发货,每天都要4万公斤左右”。

 

    其实,三择村的凉薯自从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起,就闻名附近乡镇村屯。在还没有大量往区外市场销售的时候,它在王灵镇及周边早就拥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三择村凉薯一上市,别的凉薯就没办法在这一带卖了。”侯朝杰对记者说。

 

    侯朝杰所说的这一带,包括王灵、黎塘、古辣等附近乡镇。“很多人为了提高自己凉薯的价格,都在他们卖的凉薯表面涂上一层黄泥土,在摊点上挂着‘三择凉薯’的牌子销售。”侯朝杰说,“可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假的。买了的人吃了味道不一样,回头还得来找真正的‘三择凉薯’。”

 

    依靠好的品质拥有好的市场渗透力的三择凉薯,给当地农民朋友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家种有3亩凉薯,每年都拿到1万多元的收入。”

 

积极探索  一分辛苦一分甜

 

    三择凉薯今天的好“钱”景,是当地农民朋友历经多年的艰辛和探索才开拓出来的。

 

    侯朝杰说,从1983年到2003年这20年的时间里,“三择凉薯”虽然有着好的品质,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无法形成规模,农民赚不了更多的钱。

 

    “那时候,种凉薯都是单家独户经营,种出来了自己用单车拉到街上去摆摊卖。”他说,有时候,一次拉出去50多公斤的凉薯,卖一天都卖不完,只好在街上找个寄存的地方存放起来,等到街日又继续去卖。三择凉薯虽然在当地同类产品中占有品质上的优势,但还没法形成产业,只能为农民家庭提供零花钱。

 

    他分析说,这其中原因是单家独户经营,缺乏技术和防治病虫害指导;品种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信息闭塞,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缺乏统一协调和组织,产品无法与市场对接。

 

    2004年,三择村针对这种状况,成立了凉薯协会,由协会来统一组织指导全村农户进行凉薯生产和销售,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组织种植和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市场信息、统一联络销售渠道、进行产品推介和展示。

 

    这一措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为三择凉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全村凉薯种植面积由此前的18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产量由原来的700多吨发展到目前接近3000多吨;销售方式由过去的单车拉出去摆摊到现在的老板直接开车进村收购挺进市场。

 

    目前,凉薯成为三择村不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里的农民真正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8月14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