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牛肉
周鹿品牌
——马山县周鹿镇圩日见闻

牛市场交易。

新宰牛肉鲜。
7月16日,是马山县周鹿镇3天一圩的集日,也是这里野香牛肉飘香的时候。
当天上午,周鹿镇党委书记黄子江告诉记者,和黑山羊肉一样,这个镇所产的牛肉,不但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外地食客对此也大加赞赏。
他说,周鹿牛肉、牛杂系列小吃是外地客人来到这个镇必尝的菜肴,而且临走还不忘带回四五公斤牛肉,有些客人还趁着周鹿圩日专程来购买牛肉。当地群众说,没尝到牛杂算不上真正到过周鹿,没带回牛肉算是白来一趟周鹿。
好山养好牛
周鹿牛肉为何如此受人推崇?
“这里的牛品质好,所以肉质也好。”周鹿镇镇长覃斌接过记者的问题说,周鹿出产的肉牛个头不大,品种纯正,是当地传统饲养的土黄牛,一年四季自由散养在草木丰茂的山间,当地人把它们叫做野香牛。周鹿街市场上卖的牛肉,都是从这些牛中筛选出来宰杀的。
覃镇长还向记者透露另外一个原因:当地上市的正宗野香牛一般是在15到30月龄之间的肉牛,这个年龄段的牛,肉质鲜嫩,味道很好,产品不但销往南宁、县城等地,在附近乡镇也往往供不应求。每当圩日,来自武鸣、大化、平果等临近县镇的群众,云集这里,购买牛肉。
“超过2周岁龄的牛都卖到外地去,本地只宰杀小龄肉牛。如果屠商在当地宰杀老龄牛,牛肉肯定卖不出去。”他说,当地老百姓形成的传统口感和要求,让这个牛肉市场历经多年而声名远扬。
这样的牛肉市场,背后有着一个不小的生牛交易市场支撑着。在周鹿街上,有一个上十年历史的牛市。每当圩日,这里集中了全镇需要交易的牛,熙熙攘攘。“我刚到这里工作时,远远看到这个牛市人满为患,还以为有人聚众闹事呢。”黄子江说。
牛交易市场的管理员李汉流说,牛市要到圩日才有。每天早上7时成市,上午9时散市。在这里交易的牛都经过检疫部门严格检疫,每天交易量在50到60头之间。除了肉牛,还有群众耕作需要的耕牛和马匹。
好商卖好肉
民间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十个经商九个奸,假劣算计多赚钱。可周鹿牛肉商却视此为经商的大忌。
周鹿镇人大主席林建武说,这是周鹿镇牛肉飘香市场几十年不衰的另一个“秘诀”。“这里的牛屠商,向来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牛肉不注水,杀好牛卖好肉。”
当天上午,记者在周鹿镇集市看到,虽然是下雨天,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的赶圩人群依然络绎不绝,集市上到处摆卖着外地来的水果和本地的土特产,讨价还价声、吆喝买卖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农贸市场牛肉摊前,围着不少买牛肉的人,牛肉商们熟练地操着手中的刀,一边剔骨头,一边给客人割肉上秤,然后口算交易额,收款找补,累并快乐着。
在周鹿街上做了接近20年牛肉生意的韦常会,嘴里叼着一支香烟,麻利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交易过程。他的妻子坐在旁边,细心剔着牛脊髓骨上的肉,不时抬头向老顾客问候,向新顾客推荐刚刚上来的新鲜牛肉。
韦常会告诉记者,他的牛肉摊一个圩日可以卖2到3头牛的肉。每个圩日,夫妇俩都要凌晨5点钟就起床,准备宰牛上市。他们半个小时可以宰一头牛,每次都是把摊上的牛肉卖完了,才杀第二头牛,以保持牛肉的新鲜。
“你们卖的牛肉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记者紧盯着韦常会在牛肉筋骨间麻利解牛的刀子问道。
“这肉好,够秤,又不打水,长期这样,人家自然就喜欢了嘛。”他一边忙碌一边说。
“为什么不打水,而且一定要够秤?”
“大家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搞出名堂来,你想我们能自己搞坏自己的好名声吗?”他道出了周鹿牛肉商诚信经营的根本原因。
好地聚好财
“河池市祝您旅途愉快,一路平安!”当天上午9点27分,一条这样的短信发到正在驱车赶往周鹿圩的记者手机上。
“要赶周鹿圩还得经过河池市的大化地界。赶一次圩,还可以走两个市呢。”车上的朋友笑着解释记者手机上短信的缘由。
覃斌介绍说,周鹿镇位于马山县西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3公里,距南宁市110公里,与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感镇毗邻。这个镇建制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为那马县政府驻地,是那马革命老区,马山西部重镇和主要交通枢纽。这里山好水好田地好,是马山有名的粮仓和“鱼米之乡”。
记者了解到,这里不但有好牛肉,沙姜、果蔗、旱藕粉也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土特产。每到圩日,武鸣、大化、平果等县和马山县的林圩、永州、乔利等乡镇的土特产都汇聚到这里,迎接四方客人,赚取八方利财。而周鹿,正是人们赶圩掏宝的好地方,也是广大客商发财的聚宝盆。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08年7月2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