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一条退路  少一份风险

(2008-07-11 23:26:35)
标签:

一份

退路

冬瓜

西瓜

农业生产

南宁市

杂谈

分类: 八桂播报

 

多一条退路  少一份风险

 

 

多一条退路 <wbr> <wbr>少一份风险

 

多一条退路 <wbr> <wbr>少一份风险

 

岜更屯村民在晒蚕茧。(陆波岸 摄)

 

  不管是面临市场波动风浪,还是遭遇自然灾害风雨,农业往往是一个最“弱不禁风”的产业。


  7月3日,在南宁市某城区某镇一个冬瓜收购点,一位农民以每斤5分钱的价卖出一车冬瓜,共3960斤,扣除杂质、代销费,收入184元。 往年,他们的冬瓜收购价每斤0.4元左右,现在每斤5分钱,最好的冬瓜收购价才9分钱。


  去年6中旬西瓜收获季节,这样的事情在南宁市一个城区的“西瓜之乡”上演。每斤西瓜卖几分钱的现实,让这里的瓜农在丰收的季节里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西瓜烂市让他们饱受亏本之苦。


  这些报端屡见不鲜的新闻,所展示的正是农业生产的软肋。


  农业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产业,受气候条件约束很大,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霜雪雨,往往都一个致命的打击。加上所生产的大部分都是鲜活产品,保存期短,卖不掉就会烂掉,没有办法在市场考验面前挺起腰杆子。


  农业的软肋还在于生产环节。它的生产往往没有很严密的组织性,它的生产者农民朋友往往无法掌握更多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无法对市场前景作长期的预测。他们种养的品种取决于这个品种是否赚钱,而且经常是一窝蜂而上。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大家都种,收成大好,价格却因产品过多而走低,增产不增收,甚至赔本。等到大家都不敢去生产,纷纷转向别的品种时,曾经赔钱的品种因物稀而价格上扬,农民还是赚不到钱。


  马山县金钗镇龙塘村委岜更屯的农民朋友,用10多年的时间才把种桑养蚕这个产业从小到大一步步做起来。他们的“胆小”给我们不少的启示:在没有完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需求主导趋势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选择一定要谨慎。不管是行政干预,还是农民自发生产,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切不可因为要上规模,而盲目一窝蜂而上。


  这个“胆小”的启示还有: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选择通过把一个产业做大作为唯一的收入渠道这一增收模式,需要谨慎。假使一个农户把所有的耕地都种上蔬菜,一场冰冻袭来,全军覆没,又没有其他产业弥补,这个农户的经济收入将在一个季节甚至半年的时间里,挂上空档。这对一个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来说,将是沉重的一击。


  因此,农业生产,需要谨慎行事,需要多一条退路,确保“当上帝为你关上这扇门时,在某个地方也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波岸)

 

  本文2008年7月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