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覃巨凤的“特殊存折”

覃巨凤和他的存折。
马山县白山镇内学村巴朝屯农民覃巨凤有一本“特殊存折”:户主是他自己,账户资金由他自由支取;但开户的不是他,平时存入钱的也不是他。
4月29日上午,记者登门造访时,64岁的壮族农民覃巨凤正在悦耳的歌声中搅拌新买回来的复合肥料,准备给农作物施肥培土。
“我们现在种地,每亩每年得23.27元的化肥综合补贴。水稻推广良种补贴,早造每亩10元,晚造每亩7元。”覃巨凤拿着家里那本“特殊存折”翻给记者看,“我家2007年应该得的补贴一分不少地打到存折里了,算得明明白白。”
从2006年开始,这本名叫涉农补贴“一折通”的“特殊存折”,渐渐进入马山县每一个农民的家庭。它由财政部门在乡镇信用社等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户开设,一户一折,然后送到农民手中,专门用于涉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兑现。
覃巨凤的“一折通”于2007年2月9日开户后,每一笔涉农补贴都会准确、及时地存入账户。马山县建立了农民补贴网,把农户的人口、耕地面积、补贴金额等涉农补贴信息统一收集整理,录入农民补贴网数据库。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有变动的农户资料进行实时更新和完善。每笔涉农资金补贴发放前,乡镇财政部门都将补贴公示贴到村里。7天公示,群众无异议后,补贴资金存入“一折通”账户,由农户根据需要自行领取。2007年,该县通过“一折通”存折发放资金2197万元。
“国家各项涉农补贴资金越来越多,‘一折通’保证财政涉农补贴资金能安全、准确、快捷地发放到农民手中。”马山县财政局总会计师苏方利说,“一折通”严格执行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的“三不”规定(即在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准抵顶任何费用、不准村组干部统一代领后发放、不准代收款人签字),从源头上防止了涉农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
白山镇财政所副所长李延禄介绍说,现在,马山县“一折通”存入的钱,不仅仅是农业补贴,还包括农村低保、计生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等,“连五保户也都有一本。”
“我们农民种田不但不用交公粮,还有补贴。而且补贴直接打到我们的存折上来,想什么时候用钱就什么时候取,很方便。”覃巨凤不停地翻着手中的“一折通”说,这些钱,农民看得见,用得明白,心里高兴。
覃巨凤一家6口,儿子辗转乡间收购废旧;儿媳妇在家接待送上门来的废旧收购生意,生意闲下来时也帮着两位老人一起料理田间农活。他们一家,住着一栋两层三间的楼房,屋内一片洁白,外墙贴满瓷砖。欢庆春节的大红灯笼和大红对联依然鲜艳地点缀着这座农民住房。
最近两年,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不管是出门访亲戚还是下地干农活,都要骑上那辆花了2000多元钱买回来的摩托车。“好像不会走路了一样,一出门就要骑这辆车。”他的老伴对记者“抱怨覃巨凤越老越撒娇”。
“现在生活好了,农民也要享受享受嘛!”覃巨凤笑呵呵地将“一折通”递给儿媳妇,“刚才镇财政所的同志说了,我们去年推广良种补贴的钱早就打到存折上了,一共76.5元,有空去查查。”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5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