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待“四轮车”进村来 (组图)

(2008-05-14 22:05:25)
标签:

财经

分类: 八桂播报

 

期待“四轮车”进村来

 

期待“四轮车”进村来 <wbr>(组图)

 

 

期待“四轮车”进村来 <wbr>(组图)

 

乔利乡农民在种植护理葱花。

 

    今天,撑起“马山蔬菜第一乡”牌子的马山县乔利乡农民,最热切盼望的除了风调雨顺好年景,就是能有更多的“四轮车”到村里来。

 

    他们所期待的“四轮车”,就是期待“一村一品”实现大规模、大流通、大市场、大产业。

 

    记者了解到,乔利乡的蔬菜种植基本上沿袭着多年来形成的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除了有人承包土地规模的连片种植,不少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门前屋后的几分地里分散种植。后者在全乡的蔬菜种植面积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小打小闹的多,大规模的很少。”乔利乡干部说。

 

    乔利乡东良村党支部书记陈世学认为,销路和劳力是他们蔬菜种植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主要是销路问题。种多了,卖不出去。”

 

    前几年,乔利乡连片种植的800多亩青刀豆曾经是很受欢迎的出口产品。后来因不可预期的气候突变等因素,手上的订单“一下子黄了”。目前,这里的蔬菜主要销售地还是马山、都安和大化这一范围。农民要把自己蔬菜卖出去,一方面依靠菜贩子的批发,另一方面依靠自己在农贸市场的零售。

 

    这样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并不鲜见。有专家提醒说,农民散户参与市场流通,一方面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没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整合组织,形成不了规模经济,大大削弱了其市场运作能力,难以保护自身利益。

 

    历经肩挑背驮的岁月,告别自行车连接市场的历史,进入了摩托车运输时代的乔利乡蔬菜产业,距离四轮大卡车大规模进村入户拓展大流通、连通大市场、带动产业化的期待还有多远,是否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这里的农民朋友,翘首以待!

(波岸) 
 
本文2008年5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