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黎塘农民自己建公园

(2007-11-28 22:36:16)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社会纵横
 

黎塘农民自己建公园

 

黎塘农民自己建公园

 

黎塘农民自己建公园

 

  走进宾阳县黎塘镇龙岩公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山是一条龙,龙是一座山”的公园主体龙岩山,还有一栋栋颇有特色的公园红楼、阁楼,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古寺,一排排整齐而又茂盛的榕树,公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她的建设与形成是由黎塘镇城区农业村委会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设完成的。因此,这座公园有“农民公园”之称。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10年的时间里公园靠自筹资金投资建出了两个中国之最——雕刻出中国最大的“断尾龙”雕塑和中国最大的书法石刻单体“龙”字。

 

因地制宜,农民谋划建设公园

 

  龙岩公园的主体是龙岩山。龙岩山具有喀斯特地质、独特的山洞自然景观以及其处于黎塘城区的有利地理位置。1995年,龙岩山周边石山纷纷被附近水泥厂开采,有些村民为了建房还开采了龙岩山上部分石头。


  保护和开发龙岩山是摆在所在辖区城区农业村委的一件头等大事。时任村支书、村委主任(现任村委主任)的吴振东,为了让黎塘人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为了保护和开发龙岩山的自然景观,下定决心要以龙岩山为主体,利用山周边的村委集体用地建设一座公园。


  说干就干。1995年底,吴振东召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一起商量讨论建设公园事宜。由于村委集体办公园是一件新鲜的事,大部分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持中立的态度,有部分代表还持反对意见。


  面对这一情况,吴振东认为只有解决认识问题才是出路。他随后带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外出玉林考察,考察当地村一级成功办企业、办公园等实业的情况。玉林一行使大家大开眼界,增强了发展观念。回到黎塘后,大家认为根据龙岩山的特点,完全可以建好公园。经过实地考察龙岩山之后,村民们确定了整个公园的发展定位:开发龙岩山溶洞自然景观;以做活龙岩山“龙”的文化为主线,发展攀崖、山石石刻、石雕、雕塑文化;根据传统基础,引进和发展佛教文化旅游。

 

自力更生,塑造两个中国之最

         
  1996年春,龙岩公园建设正在式起步。


  这一年,黎塘城区农业村委从10个村民小组的土地提留款以及部分村级小企业的集体收入中,提取绝大部分的收入投入30万元用于龙岩公园的初期建设,做好公园的整体规划,做好公园上山路及环山道路硬化、绿化工作。由于资金短缺,由时任村委副主任陈庆龙亲自率领陈贤龙等热心村委建设的20多党员义务投入公园的建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村委通过多方努力,以村委名义,以签订信誉合同、分期付款的形式,请本地一位姓张的老板先垫资150多万元,建设完成公园大门、围墙、游泳池、公园红楼等基础设施。


  通过首期工程近一年的建设,龙岩公园于1996年中秋正式建成开园,公园面积6.67公顷,从而结束了黎塘镇无公园的历史。对外开放当天,门票收入达3万元。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游客达1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万元。


  公园建设有了初步的发展之后,村委一边偿还债务,一边扩大投入相继完善园内各景点建设。特别是1998年到2000年期间,村委投资开发和建设了公园重要的风景点——菩萨洞。该洞由村委请北流市沟漏专业队前来开发,历时半年多时间。开发后的菩萨洞全长600多米,面积为3000平方米,全洞贯穿整座龙岩山,洞内冬暖夏凉,自然造化绚丽多彩、千姿百态,有“蟠桃园”、“海底龙宫”、“长生莲藕”等石笋石乳20多处自然景观。菩萨洞开放以来,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外国游客。菩萨洞的开放以及公园园内逐渐完善和配套的餐饮、服务行业,大幅度地提升了公园的品味,同时也提高了公园的收入。


  村民自力更生没有因此停止。2001年以来,村委副主任雷一忠、村委干部宋丽源以及5名公园员工在村委投入资金非常少的前提下,自己想方设法,自力更生,亲力亲为做好公园绿化种植等工作。同时,围绕“龙”为主题,发展山石石刻、石雕、雕塑文化。在公园绿化方面,利用原来种植的草皮,每年春季移植到山坡等园内空地,人工移植培植了近2000平方米的草皮。他们还根据季节变化亲自到周边山上将杜鹃花、松树、山茶花等移植到公园,使公园四季花开,终年常绿,实现了在集体资金极少的前提下,少花钱或不花钱也把公园绿化、美化工作做好的良好效果。


  石刻、石雕、雕塑方面,也是由村干部带领员工,边学边做,做出了两个“全国之最”。由该村委副主任雷一忠和村干部宋丽源带着3名员工花了半年时间在龙岩山背后一刀一刀在山石上刻出高10.8米,宽12.9米,面积达80平方米的单体“龙”字,是目前书法石刻单体“龙”字的中国之最。在“龙”字的旁边,他们5个人花半年时间凿出来一条可以让两人侧身而过、沿石而上的170级精致石梯。


  根据与龙岩山有关的一个美丽传说,由黎塘镇有一定雕塑基础的叶先生牵头,村干部雷一忠、宋丽源和3名员工,用1年的时间,花费6万多元,塑造出一座长28米、高7米、直径1.2米,重达12吨,造型美观、神形俱佳的中国最大的“断尾龙”。为了保护龙身的色彩不掉色,整条龙身的表面都是用彩色的水泥塑造,仅彩色水泥就用了4吨。在打造“断尾龙”雕塑和大型石刻的过程中,由于是在山上作业,坡度较大,山石和水泥又重,雷一忠、宋丽源以及几名员工多次不同程度负伤。但是,正是由于他们的任劳任怨和艰辛的劳动付出,近年来他们为村委节约了近30万元的开支,使公园在没有太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每年还持续不断地增添景点。

    龙岩公园内原有的着龙岩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寺院几度辉煌,因历时久远而残旧,曾于1942年维修。日寇铁蹄蹂躏黎塘时,毁于兵火,抗战胜利后又重建。

 

  目前,为了保护和发展龙岩古寺,村委在努力争取上级统战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欲通过佛教文化的发展带动整个公园的旅游,各项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

 

本报记者陆波岸通讯员黄田 韦锡毅


  本文2007年11月22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