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分类: 社会纵横 |
自主创业天地宽
创业。
在江南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己做老板已不再遥不可及。2005年9月28日,南宁市首个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基地在江南区江南街道五一西路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不少曾经一度失落的下岗职工失业不失志,通过政府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奋斗,重新点燃了生活和事业的希望之火。
路在脚下,自主创业天地宽。
近日,记者在江南区采访时,走进这些在失业的人生低谷走上成功事业道路的人。
再就业的新平台
“前几年,我们社区范围内企业下岗失业情况严峻,仅原南宁市陶瓷厂和沙井煤矿下岗失业人员就多达430多人。”五一西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沈方吉这样开了个头。
“你们有什么招数呢?”
“简而言之就是‘145工作法’。‘1’就是构建一个推介劳动就业的信息平台,建立了一个一站式的包含劳动就业服务项目在内的服务大厅,面积有200平方米,先后为8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推荐就业岗位。‘4’就是完善劳动就业的四个服务:再就业前期服务,与上级部门联合培训了700多人,获得上岗证的有500多人;困难对象优先服务,有近百名‘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跟踪服务,协调企业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协助申请小额贷款服务,先后有29名下岗失业人员获得贷款共70多万元。‘5’就是广开劳动就业的五个渠道,包括自办实体、小区内部、农贸市场、民营企业、招聘会的安置。”
“现在情况应该大为好转了吧?”
“社区经过近6年的努力,新增就业人员1200多人,其中大龄人员就业90多人,失业率下降到3.4%。”
维修部的男老板
在五一西路西端一间约300平方米的车间里,记者见到了一脸憨厚的甘连培。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社区居委会的扶持,他可能至今还在社会上打零工。
“我曾是原南宁市陶瓷厂的刨床工,经过工厂多年的培养和实践,我对砖机的维修比较在行,对车、钳、铣、刨等其他工种也比较熟悉,拿得起,放得下。1997年工厂停产后,我到社会上做过油漆、钳工等零工,四处漂泊,收入不稳定。”时至今日,甘连培对“母厂”依然怀着一份深深的情结。
“后来怎样当起老板的呢?”
“2003年,我怀揣着打工得来的7000元,萌发了结束‘游击队’生涯、当一名小老板、拥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念头。我和同厂两名下岗工友一道办起了砖机维修部。资金不足是头两年困扰我们的难题。2005年,市政府启动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真是及时雨啊!”甘连培对政府的关怀始终感激在心。
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甘连培用贷来的2万元资金,加上开业以来的收入,逐步添置了设备,至今已拥有多台车床、刨床、钻床、铣床,像模像样了。砖机维修以及后来拓展的成套设备生产和其他机械加工是个技术活。“有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在甘连培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大批加工订单,办公桌上摆满的图纸,印证了这句话。
为了企业的发展,甘连培招贤纳才,社会上的能人高手纷纷投奔麾下。“发”了不忘工友。他先后安置了同厂的下岗职工6人。现在,工人月收入平均在1000元左右,维修部月产值3万多元。“大老粗”出身的甘连培也十分注重机械加工理论,招收了几名有理论基础的技校毕业生,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操作,使他们更加“文武双全”。
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使维修部生意兴隆。现在,崇左、田东等地有了维修部稳定的客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维修业务繁忙,甘连培未能和记者详谈,匆匆登上自己的面包车,去江南区苏圩镇洽谈业务了。
批发部的女强人
在旧五一西路沙井农贸市场的一间小门面里,秀气而又利索的女老板黄小丽正在忙碌地招呼顾客,还不时接听着客户的来电。
今年才32岁的她曾是原南宁市陶瓷厂的压砖工。1996年下岗后,她先后摆过地摊和夜市饮食摊,当过小超市营业员,历经7年时间逐步积累了经商的经验。
2003年是她开始步入老板一族的一年。这年3月,她用前几年打拼得来的8000元资金,在五一农贸市场盘下一间小门面,进了一批糖烟酒食品,一家属于自己的批发部正式开业了。不分白天和黑夜,无论酷暑与寒冬,忙了进货忙销货,买了面包车跑“外交“,频频与客户沟通,一年下来收成可观。
次年,她小额担保贷款了2万元再发展,贷款期为两年,她讲信誉,按时还贷,再续贷。2005年,同在原工厂的丈夫也下岗了,“加盟”了她自主创业的行业。她又策划做大做强营销业,小额担保贷款4万元,再开了一家名烟名酒店和某国控产品专营加盟店。3间门店共安排了6名社会青年就业,日平均营业额达8000多元。
“原来下岗时,自己心里曾经不平衡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这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了。后来得到社区居委会的关照,加上自己的不服输的性格,终于圆了老板的梦。”知恩图报,黄小丽多次向社区“爱心超市”捐献食物、日用品。“价值不大,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帮得就帮嘛。”
对未来,黄小丽踌躇满志:“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我想再提升自己的品位,当个饮料的经销商。再尝试涉足新的行业,开一个花店。原来的批发部也要再开分店,安置更多的无业人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为国家分点忧吧。”文化程度不高,一直是她的一个心结。“总感到用人去管理企业太累,今后我要利用晚上去学电脑,学企业管理,用现代科技知识去管理企业。”
“失业不失志,做事要做成。”黄小丽用朴素的话送别了记者。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7年10月22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