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分类: 社会纵横 |
给修缮“千人坟”捐款。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这份历史遗产,使埋葬我遇难同胞的‘千人坟’得以修缮,恢复原样,让‘千人坟’在和平年代里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近日,记者在江南区采访时了解到,为使“千人坟”这座60多年前在日军侵略中遇难者的坟墓得到保护、修缮,江南区沙井小学的学生在倡议、在行动,并行动升华为一份份拳拳的爱国热情。他们的举动,在当地群众中被传为佳话。
这所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不管是风和日丽,不管是细雨迷蒙,道路泥泞,沙井小学的师生都要到“千人坟”扫墓,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但是这个优良传统却没有被遗忘,一代代学生正把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发扬光大
郊游情系“千人坟”
这段爱国热情在三年前的那个春天开始绽放,并在鲜艳少先队队旗映照下日益红艳。
沙井小学校长甘大勇对来访的记者讲述这段爱国热情的起源:2004年春季学期,沙井小学打算组织学生外出春游。当时正值清明时节,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建议,很多同学都反映每年都是去公园等风景区,受到的教育作用过于单一。于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广大队员认真考虑看哪个地方既有教育作用又能玩得开心。最后,少先队大队长吴汝兵提出了先去“千人坟”再去青秀山风景区的建议,原因是“千人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而且又是在沙井,作为沙井人更应该去祭拜。经过学校领导的讨论,大家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并决定由少先队具体组织队员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千人坟”位于江南区沙井街道乐贤村黄璋岭岭头坡处,距沙井圩约6公里。1939年底,南宁第一次沦陷。日本侵略军在沙井金鸡村设立据点,并四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1941年南宁光复后,沙井一带曝尸遍野,荒草缠骨,其状惨不忍睹。由于时隔一年,尸骨累累,根本无法辨别哪具是自己亲人的尸体。最后,乡亲们根据尸骨腰间挂着的钥匙来和自己家门钥匙孔相对照,才辨认出其中85具尸体的姓名和所属。乡亲们在沙井乐贤村南面的黄章岭上垒起了一座长、宽、深均两米多的难民坟,将被日军杀害的同胞白骨下葬于此。1996年,“千人坟”被列为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宁市2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4年4月3日,该校600多名师生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爬上了“千人坟”所在的山坡。那时,展现在师生面前的“千人坟”一片杂草丛生,尽管没有带工具,同学们还是用手拔开了墓前的杂草,看清用这座青砖修建成的大墓。墓前右边还树立两块碑:一块刻着“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块刻着“千人坟”的简介。
摸着冰凉的墓碑,追念远去的遇难前辈。从那一刻起,这些学生心中那股爱国热情被激发了,他们决定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这座“千人坟”。
燃烧爱国热情
“让我们都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修复‘千人坟’进行募捐吧!‘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募捐活动得到一笔资金,使埋葬我遇难同胞的千人坟得以修缮,恢复原样,使‘千人坟’在和平年代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2006年3月30日,沙井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慷慨解囊捐资修缮“千人坟”。当天,广大师生你一元我一元,每一位都捐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当场就捐得1030元,转交给有关部门,做修缮“千人坟”之用。
甘大勇回忆说,30多年前,他读小学时就经常跟着老师、同学到“千人坟”扫墓,当时的“千人坟”四周都很空旷,几千人可以同时到这里祭奠。如今“千人坟”早已被杂草、庄稼和私坟包围,墓前能祭拜的地方只剩下10多平方米了,而且上山的泥路一年比一年小,一年比一年难走,让前来祭奠的人感觉非常不便。
他们的行动在继续。今年4月5日,天气阴蒙蒙,沙井小学600余名师生又一次前往“千人坟”举行了“忆死难同胞,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主题教育活动,悼念惨遭日军杀害的遇难同胞。
当天,这些少先队队员亲手制作了花圈和小白花,献给死难同胞,告慰亡灵,以寄托哀思,并把写有“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人有责”、“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家园”的牌匾树放在“千人坟”的附近,警示人们要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重温了入队誓词,勿忘国耻,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立志成为有责任感的一代青年,成为无愧于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新一代。少先队员代表还发出保护这份历史遗产的倡议。
“尽管我才捐2块钱,但我很希望‘千人坟’能变成一个漂亮的地方,让我们的同学经常到这里进行祭拜,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沙井小学陆晓宁说,他们同学提到保护“千人坟”,为修缮“千人坟”捐款,都很积极,特别是每年清明节,他们都十分踊跃前到“千人坟”去祭奠。
甘大勇告诉记者,学生们的行动已经成为沙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已经深入学生的心田。虽然每年都会有学生因升学进入初中而离开学校,但每一年新进来的学生都能接过这根爱国热情接力棒,继续传承下来。“这不管是对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难能可贵的。”他说。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7年9月17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