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华风采 |
驻南宁港商张小奎寄语:与祖国一起腾飞
[日期:2007-07-01]
香港人、南宁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奎。(陆波岸 摄)
香港文汇报广西网7月1日电(记者陆汉魁
香港回归10年,也是香港与内地更加密切交往的10年,包括投资往来。在这10年中,和张小奎一样,拥着重金到内地投资置业的香港老板们有付出,有收获,他们对内地的未来、香港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张小奎在香港回归前的1995年就来到内地发展,先后在广州、杭州、上海和青岛、南宁等地打拼,他在收获的同时也见证了香港与内地日益密切血肉亲情,感受了内地的变化与发展。
“来到内地之前,我对内地的认识都来源于外面媒体片面的报道。那个时候,内地给我的印象是物资缺乏、人民生活水平很差。直到来到内地,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那样。”他回忆说。
“不过,和现在相比,1995年的内地确实还是比较落后。1999年,在香港能买到的东西,在内地可以买到。但2000年以后,在香港买不到的东西,内地也许会有。现在,上海有的品牌商品,在香港是买不到的。”他见证了内地的发展。
投资,无非是为了赚钱,获取最大的利润。可张小奎并没有完全认同这一观点:“香港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兼容得很好的地方,那里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很多方面要比内地先进。到内地投资置业的港商,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些先进的东西传授到内地来,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
“在平时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我们经常向员工详细讲解一些新的生产工艺、管理经营理念,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这些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办法,带动更多的内地企业和员工,提高效率。”张小奎说,内地的发展、香港的繁荣、祖国的昌盛,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努力、去奉献。
他还认为,企业除了赚钱,社会责任不能丢,应该无私回馈社会,特别是在自己祖国的怀抱里投资置业。可口可乐公司1994年进入南宁以来,已经捐资在广西修建了3所希望小学。现在,公司每年都要为学校师生送去爱心。
张小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呵护祖国的青山绿水。“虽然南宁的水很便宜,但我们从不敢浪费,更不能污染,企业生产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可以养鱼的程度。”
“开放,务实,和睦,融洽。”这是张小奎对内地招商引资环境简练的概括。
他告诉记者,2005年,当他受聘要到广西南宁来管理这家企业时,脑海里一点南宁的印象都没有。“南宁这个地名听都没听过。后来拿了地图来看,感觉这个城市很偏西,我想这个地方应该很落后。”
“但一下飞机,南宁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城市很气派,树木非常多,后来我才知道,南宁还有一个名字叫绿城。我那时入住的宾馆,各方面条件都超出我的想象。”回忆起南宁给他的第一印象,张小奎的神情不禁泛起一丝兴奋。
“来到南宁后,听说南宁市政府领导要请我们吃饭,我开始觉得和官员吃饭很压抑,很怕和官员打交道。可真正和南宁市领导接触后,我这些最初的判断被否定了。南宁市的官员没有官腔,一接触,他们就问我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给他们打电话,我感到很亲切,他们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他和盘托出对南宁官员的第一印象。
更让张小奎感到满意的是,“南宁市的官员没有空口说白话。”他向记者举例说,南宁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落户南宁市高新区,从买地到建成投产,前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让他不得不佩服南宁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有两件事让他无法忘记。公司刚投产时,公司周围企业不多,人流稀少,员工上下班没有安全感。公司把这个问题向高新区反映,没过几天,公司周围就设立了岗亭,有警察值班。去年,南宁市开展外资企业服务月,他向前来公司调研的市委书记马飚反映说,公司周边没有公交车经过,员工上下班十分不方便。没想到,这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他说,他对南宁市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目前,公司的生产线已经由最初的1条扩大到现在的3条。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公司还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另外,他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香港同胞、向更多的外商推介南宁,宣传南宁,为更多外资进入南宁架桥铺路。
谈到香港回归10周年,张小奎的眼神里洋溢着一片激动。他说,他见证了香港10年来的繁荣,见证了内地的蓬勃发展,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富强。相信我们国家明天会更辉煌的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想通过记者给香港捎去真情的祝福:“把握现在,铸就未来,与祖国一起腾飞!”(完)
责任编辑:陆汉魁
来源:香港文汇报广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