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悬壶济世好村医 半夜拍门半夜开

(2007-06-11 09:47:45)
分类: 社会纵横
 

悬壶济世好村医  半夜拍门半夜开

 

悬壶济世好村医 <wbr>半夜拍门半夜开

 

  方华晖在为76岁的肺结核病患者梁老伯诊治。

 

  相对于大医院的医生、专家来说,村医可说是“小儿科”。可就是这些处于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网底的村医,却是备受村民欢迎的人。


  最近,记者乘坐江南区江西中心卫生院的救护车,驱车20多公里来到该镇同宁村卫生室,近距离与这个卫生室的村医方华晖交谈,感受一个村医悬壶济世的情怀。

 

邻县来的亲人

 

  方华晖不是土生土长的同宁村,但他给村民的感觉是:邻县来的这个村医,不管是看病还是和大家日常相处,都和自己亲人一样亲。


  村民告诉记者,今年45岁的方华晖是与江西镇相邻的扶绥县人,毕业于扶绥县卫生学校。从1986年起到同宁村担任村医起,他就把江西镇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干就是21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同宁村的村医中,方华晖的工作任务是最重的,除了与其他3名村医负责36平方公里区域近4000名群众的日常诊疗外,在一些阶段性的防疫防治工作中,他所“包干”的村坡和群众均占全村的半数。


  村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赤脚医生”的延续,但科班出身的方华晖深谙“与时俱进”之道,他潜心钻研医术,多次到南宁市各大医院观摩学习。1994年,他通过了广西乡村医生西医中专水平考核,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2004年,他个人筹资近4万元,投入卫生室的基础建设,还投入5万元购置了一辆小汽车用于接送病人。


  方华晖说,他所做的这些,一方面是想拓展自己的业务,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一方面是想为乡亲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

 

“结核病的克星”

 

  在农村,不少群众对结核病传染性、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结核病患者恐惧、歧视,有的患者不愿意承认自己得病……所以,作为村医要了解并为结核病患者治病不是件十分顺利的事。


  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方华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职责。从2003年起,他负责协助江西中心卫生院开展同宁村的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知难而进,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一方面向前来看病的群众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另一方面与卫生院联系,争取得到南宁市第四医院有关专家的支持,一道爬坡越岭,深入患者家中宣传,动员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同时,他还发展“线人”,通过他们了解村坡里有无经常咳嗽、咳痰三周以上的疑似患者,以便进行初步筛查或送到卫生院做进一步检查。真情所至,金石为开。患者终于打消了疑虑,配合治疗。


  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方华晖一一进行登记,规范服药程序,送药上门,送药到手,看药入口。送药占用了他许多坐诊时间,影响了诊室的收入,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04年,崭计坡居住环境较差、家境窘迫的梁某疑似肺结核,方华晖将其全家五口人送到卫生院进行检查,最后确诊有三人患肺结核。梁家离诊室有8公里远,方华晖坚持送药上门,定期免费帮患者抽血并送到卫生院检查,免费买营养药物。在他的积极反映下,南宁市第四医院和市疾控中心结核科减免了患者的一切费用,并先后三次到患者家中进行义诊,直至治愈。


  2005年,有一名患者服几次结核药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后,坚决拒绝再服药,方华晖3次登门做他的思想工作,同时调整药物服药方法,最终使病人坚持服完疗程并治愈。


  2004年9月,方华晖在南宁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4年来,他共推荐疑似患者60人次,其中确诊10人,治愈率达100%,被业内人士誉为“结核病的克星”。

 

全天候的村医

 

  “半夜拍门半夜开”,这是当地群众对方华晖诊室的赞誉。


  2003年的一天,同宁街上发生一起一名男青年因赌博引起其父子俩被人捅至重伤的事件。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有的村医不敢上前救治,方华晖一边迅速报告江西中心卫生院,一边赶回诊室取来器械,为伤者包扎输液。经过卫生院的抢救,挽回了伤者的性命。


  在同宁小学,两名老师向记者倾诉了对“全天候村医”方华晖的感激之情。2004年5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同宁小学邓老师正在林场犁田,腹痛不止。方华晖闻讯立即驱车10公里赶到现场,给邓老师打止痛针,再用车送到扶绥县人民医院,帮办住院手续。医院确诊邓老师为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等把邓老师方华晖才暂且放下一颗悬着的心离去。这时,已是午夜时分。第二天,他还专程去看望邓老师。10天后,邓老师康复出院,方华晖又去帮办医药费报销手续。


  2006年11月16日上午8时许,同宁小学黄老师正在教学点批改学生的作业,因冠心病引发心绞痛,顿时全身冷汗淋漓,难以支持。接到学校的告急电话,方华晖立即开车把黄老师接回诊室,然后又驱车20多公里,送到扶绥县中医院诊治,住院三天后,再开车转送到南宁市第三医院。由于及时送治,黄老师转危为安。


  像这种在危急关头救死扶伤的例子,同宁人还可以举出许多许多。2003年至今,方华晖共接诊各类病患者1.1万多人次,为贫困村民减免医药费累计近万元。


  “江南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江南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乡村医生称号”……这些都是对方华晖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肯定。


  “如果说我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因为国家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乡村医生给予了补助、免税等多方面的支持,我只做了一个村医应该做的事。”谈起做村医的感受与奉献,方华晖淡淡一笑。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王宗骏  陈振添  文/图


  本文2007年6月6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