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八桂播报 |
马山:全力打造旅游产业
百龙滩水电站全貌。
刚刚过去的“十一”给马山县旅游业留下一串串喜悦:这个黄金周该县接待游客5400人次,旅游总收入63.2万元。
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马山县接待旅游者近2.4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为44.8万元,上缴税费14万元,旅游总收入240多万元。该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初显成效。
业内人士认为,环大明山旅游带迅速崛起,马山旅游业将大有作为。
鬼斧神工造秀美山川
马山多山的另一诠释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对这里一山一石的钟情。这里山奇、水秀、洞幽、民族风情浓厚,独特的地貌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
马山县金伦洞,穿过12座山腹,游程达7公里以上,洞内各种造型的石柱石花,石帘石幔,石笋石乳,石灯石盏,石瓜石果,石禽石兽……处处竖立,处处倒悬,煞是鬼斧神工,争妍竞奇。有的形如百凤朝阳、观音探海、鲤鱼跳滩、青娃斗蛇、猴子捞月、熊猫相亲,有的形如牧女喜纵羊、村妇盼郎归、老渔翁钓鱼、刘三姐对歌……1987年12月,中国和英国溶岩专家为时27天的考察论证后,把该洞定为世界一流溶洞、世界十大名洞之一。
被誉为“八十里画廊”的红水河百龙滩旅游风景区,全长40多公里,两岸景色秀丽迷人,坐船沿河逆流而上,具有高峡平湖的韵味,美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令人留恋忘返。
弄拉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峰林连绵,峰丛间形成13个封闭的弄场洼地,种植有金银花、两面针、土党参、青天葵等210多种中草药植物,被定为国家级药物自然保护区。
该县待开发的景点还有六灯溶洞、马山佛教胜地灵泉洞、灵阳寺等。
山水奇特的马山,民俗也多情。这里拥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蕴育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三声部民歌、壮乡会鼓、扁担舞、歌圩、抢花炮、赛鼓会、踩花灯是当地主要的民族风情,其中壮族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最具地方民族特色。
壮族三声部民歌则堪称壮族民间文化遗产瑰宝,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曾多次进京参加汇演,并到过埃及、荷兰、阿曼等十几个国家演唱。目前,马山县正积极保护开发三声部民歌,通过高档次的策划和包装,利用“三会一节”平台提高马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马山三声部民歌品牌做大做强,把马山更好地介绍给中国,介绍给世界。
此外,马山壮族会鼓具有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该县特色民俗扁担舞自唐代传承至今,曾进京向十二大代表汇报表演,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有该县打扁担道具服装。
从零突破到全新发展
马山县旅游景区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金伦洞景区开工建设并接待游客,该县才实现旅游景区规范建设零的突破。但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旅游业已经得到全新发展。
据介绍,马山县 1999年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投资开发金伦洞景区。经过一年的开发,修建了洞内道路、景观配光,洞外接待设施、停车场、韦金伦塑像、环境绿化美化、卫生设施、鲤鱼跳龙门像等。该景区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马山旅游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此后,马山县旅游宣传不断深入,旅游市场逐渐巩固,保持在南宁市客源占有率的基础上积极抢占远方市场,旅游接待持续稳定,经济收益初步呈现。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为更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该县2000以来多次邀请旅游界资深人士、专家到马山进行旅游资源考察,为深入挖掘及整合旅游资源献计献策。2005年10月,该县启动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人员完成了“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下一步旅游业发展目标,全县旅游发展策划和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
此外,该县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管理工作切实到位有效,星级宾馆创建工作取得成效,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旅游业健康稳定运营。目前,马山县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酒店,增强了旅游业的接待能力,提升了接待服务档次,推动全县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1轴1带2区”思路
面对环大明山旅游带迅速崛起的历史机遇,马山县将树立“世界名洞”胜景和“红河画廊”品牌,把马山打造成为环大明山旅游带和大南宁旅游圈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有关人士指出,马山县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旅游商品,旅游经济难以繁荣,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景区缺乏“二次开发”,产品没有能升级换代,旅游景区发展徘徊不前;虽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在旅游景区开发当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融入,旅游开发缺乏文化底蕴,景区建设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据透露,该县今后五年将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景区景点建设为中心,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美食购物旅游产品和节庆旅游,构建马山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框架。集中开发“1轴1带2区”旅游资源,提高马山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1轴:以210国道和都南高速路为纵向的南北旅游发展轴,系统整合沿线的旅游景区(点)。1带:以马山县北部红水河为横向旅游带。2区:即穿岩旅游区、石漠生态农业旅游区。
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该县将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景区发展模式,策划建设吸引力大、生命周期长的精品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培育和优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强化整体环境吸引和形象吸引,形成有力的旅游发展支持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接待能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同时,该县还将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和媒体为载体,认真做好“金伦洞——县城奇石街——红水河景区”和“马山古零黑山羊示范村——弄拉生态园——灵阳寺——县城——金伦洞”线路宣传推介,实行旅游地整体对外促销和个体宣传结合,争取形成旅游宣传的最佳合力。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发表于2006年10月13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不知停歇的老黄牛
后一篇:马山·读者节——真情感动红水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