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桂播报 |
中央一号文件催人奋进,“三农”问题再次引人注目。从今日起,本报记者将深入农业大县上林县,了解政府部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新举措,倾听农民增加收入新经验和作法,以期广大农村在开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得以交流和借鉴。
——编者按
关注农民增收系列报道之一
农业迅速发展 农民喜待增收
“农业稳县”。
“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在优势中打造精品,突出培育特色经济产业,通过发展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经济,以特取胜,利用资源优势,以营建‘绿色工厂’为最终目的,将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农业县份上林县农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以优势产业打造农村的主导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的。
粮食种植 稳住农业发展根基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大县上林县农业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其中优质稻是该县名优农产品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品。该县生产的优质米以其口感好、品质优、无公害等特点闻名区内外。多年来产品主要畅销南宁市、广东等区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爱。2000年,该县“七里香”优质米被评为自治区优质米品种。2002年,该县“明山牌”优质米被评为原南宁地区首批名优农产品。
据统计,2003年该县种植优质稻面积达27.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67.9%,总产量为84425吨。仅该项收入可增加农民收入240万元。今年该县农业发展将继续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品种。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优质稻重点推广种植万家香、泰国丝苗等优良品种,同时注意引种、试种新品种。
上林县耕地总面积40.6万亩,其中水田26.7万亩,旱地13.9万亩。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全县现有畜水工程480处,总库容量为24596.6万立方米,现有渠道总长1031.9公里,其中水流量达1立方米/秒以上的有14条222.1公里,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25.08万亩。
《上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该县要在确保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粮食种植面积从2001年60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53万亩,产量从2001年的15.2万吨增加2015年的16万吨。在白圩、澄泰、大丰、明亮、巷贤等乡镇建立10万亩优质米基地,实施好“吨粮田”建设,减少常规品种玉米的种植,推广种植优质玉米,加快“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经济作物 燃起农民增收希望
上林县农业支柱产业除了优质谷以外,还有糖蔗、桑蚕、八角等特色高效农业经济,它们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演绎着重要的角色。
——八角飘香千里外。上林县八角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引种栽植至今,有2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产业。生产的八角果粒大,味道浓、含油率高、色泽金黄、质量上乘,倍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该县八角主要分布在大丰、西燕、明亮、巷贤等地,品种有柔枝红花八角、普通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等。
发展八角生产,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选产业。该县特别是大明山沿线的群众发展八角的积极性十分高涨,部分农民种植八角走上了富裕路。
到2003年6月止,全县八角种植面积己达15.010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23.5%。2000年以来,全县干八角年均产量达2000吨。2003年,该县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八角种植,全县八角种植面积发展到15.3万亩,八角中低产改造6万亩,给当地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蚕吐银丝钱袋鼓。桑蚕业是一种高效农业,上林县桑蚕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全县桑园面积4.15万亩,总产鲜茧5600吨,总产值6700万元,产值增2546元。2004年计划全县桑蚕园种植面积达5万亩,养蚕20万张,产茧12万担左右,比2003年增长10%以上。
按计划,该县要大力发展桑蚕业,逐年扩大桑园面积,逐步增加缫丝加工能力,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实行全方位开发,并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走集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路子。
——蔗糖甜了农民心。2003年,全县糖蔗面积10.4万亩,2003/2004年榨季入厂原料蔗为45万吨。2004年该县将巩固稳定糖料蔗产业,全年计划种植(含宿根)糖料蔗11万亩。
此外,该县已完成了2.1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努力培育的名特新优品种莎草、迷迭香、法国青刀豆、美国油葵、大明山茶、大明山甜笋等特色农业的种植示范有很大进展,并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
水产畜牧 成为农村发展动力
上林县的水产畜牧有清水河鱼、奶水牛、朗德鹅、瘦肉猪等畜牧水产养殖业。而且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提升在农业中的比重,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据统计,上林县共利用水面养殖4.1万亩,网箱养鱼800多箱,年水产品产量8130吨。该县网箱养鱼项目设于水清草美的清水河一带,该河段河面宽度90到120米,河水常年保持深度3米以上,水流缓慢,水质清洁无污染,放养的鱼类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当地群众从1989年开始发展网箱养鱼,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几年来,群众己自投150多万元发展450多箱网箱养殖,面积约1万平方米,亩产1.6万吨。
该县覃排乡赵坐村白马庄农民都是靠网箱养鱼富起来的。据村民介绍,该庄的网箱鱼一个网箱一年的纯收入可达4000元,今年他们要把网箱鱼从去年的20箱发展到100箱。该庄年人均经济收入已经从2000年的不到千元攀升2003年的2650元,村民的目标是今年力争达到2900元。
该县水牛奶依托上林县大明山水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并将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户”的发展模式,积极调动农民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实现农民增收。记者在近日采访中获悉,作为上林县拳头产业之一的水牛奶产业发展市场越来越宽阔。
“养殖一头奶水牛一年可以得到5000元的纯收入。”当地居民对通过发展水奶牛走上致富之路充满信心。
目前,上林的优质米、大明山茶叶、八角、水奶牛、清水河鱼等品牌正逐步做强做大,南宁市“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地的位置的日趋明显。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吸引服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进行农副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是上林县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2003年,上林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1913元,增长6.16%。2004年,该县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72亿元,增长5%;农业总产值10.77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2028元,增长6%。
中央一号文件催人奋进。目前,上林县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广大农民朋友正期望着新一年丰收的日子。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刊发于2004年6月10日《南宁晚报》A5版,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养殖天地宽 致富各有方
后一篇:田间悠悠水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