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桂播报 |
关注农民增收系列报道之四
水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上林县在农业畜牧水产业的发展中,围绕“做强做大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网箱养鱼等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富了一方群众。
网箱养鱼描绘财富路
网箱养鱼是上林县水产业的重头戏。近年来,该县的淡水鱼养殖名气大响,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上林县的网箱养鱼主要集中在无污染、鱼成活率较高的清水河一带。该县覃排乡6个村委会就有5个村委会处在清水河两岸。1997年,覃排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清水河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目前,上林县城农贸市场所销售的淡水鱼一半以上来自覃排乡的网箱。
最早发展网箱养鱼的覃排乡马安庄起先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鱼类疾病未能及时防治,经济效益很不明显,大部分养殖户都有失败的经历。后在县有关部门指导下,该村党支部成立了网箱养鱼协会,认真总结失败教训,以“支部+协会”的模式积极引进河鱼新品种和鱼类养殖疾病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成活率,使网箱养鱼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网箱养鱼协会由党支部牵头,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农村致富能人的致富技能及资金、资源优势,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定期为会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发布,甚至无偿提供良种,帮助会员进行产品规模种植、销售或批量供应生产物资,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困难,提高了农民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目前,该庄41家农户90%发展网箱养鱼,网箱数达182个,全庄年产鲜鱼15万公斤,总收入达90多万元。
协会规定,养鱼户在独立核算的前提下,实行放养计划统一、网箱购买统一、技术攻关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按照规定,养鱼协会统一制定养殖计划,使全庄的养鱼业做到有计划发展,保持产品销售的连续性,并采取厂家直销和签订购销合同等办法,统一购进网箱、鱼苗。在投资上,协会统一为养鱼户到信用社贷款,产品销售后统一还贷。技术上经常请水产专家到网箱养鱼基地作培训。产品由协会统一联系客商到养鱼基地采购。这样,既解决了货源不足、销售不畅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养鱼成本,提高了养鱼的技术含量。
上林县覃排乡赵坐村白马庄等村庄群众也尝到了网箱养鱼的甜头。白马庄村民覃福强告诉记者,在清水河中发展网箱养鱼主要用水草喂养,鱼肉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青睐,一个网箱一年的纯收入可达4000元。
养殖水鱼比上班好
网箱养鱼富了覃排乡村民,明亮镇罗勘村古城庄的群众则靠饲养水鱼赚钱。当地水鱼养殖户称,水鱼养殖比在一般单位上班效益还要好。古城庄紧靠大明山,山清水秀,资源丰富。1992年,下岗职工梁兴光回到家乡,在古城庄投资兴建了古城水鱼养殖基地,引进一批水鱼种苗,开始饲养育种,并发展石龟养殖。目前,该养殖基地已由开始的100平方米发展到1500平方米,累计投资10多万元,现存水鱼200只,年产幼鱼上千只、成鱼800只,总价值约15万。另外,基地还饲养石龟100多只。
梁兴光说,饲养水鱼、石龟的技术都是自己到书店找资料自学的。水鱼的食物主要是福寿螺,虽然饲养时间较长,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水鱼苗饲养3年至4年时间就可产蛋繁殖,水鱼苗孵出来15天可以上市,一只可以卖10元钱。如果出卖成鱼,饲养2到3年最大的可以长到1.4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20元计算,一只水鱼价值168元。
石龟的经济价值也很高。石龟苗孵出来30天就可以出售,目前市场价是一只160元。成龟上市一公斤的价格是800元,就是孵不出石龟苗的蛋也可以卖到5元钱一只。
在该养殖基地的带动卞,古城庄目前已有13户农民发展水鱼养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水鱼2000多只、石龟200多只。这些水产品销路看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刊发于2004年7月1日《南宁晚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后一篇:牛羊成群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