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阳烟花爆竹产业破茧之旅

(2006-08-20 14:55:16)
分类: 中华风采
历史阵痛 浴火重生 打造品牌
宾阳烟花爆竹产业破茧之旅
 
宾阳烟花爆竹产业破茧之旅
 
宾阳烟花爆竹产业破茧之旅
 
浴火重生。(陆波岸 摄)
 
  
  7月20日,宾阳县6家烟花爆竹厂顺利领取《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式恢复生产。该县确立的烟花爆竹长效管理工作目标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历经阵痛后曾一度沉寂的宾阳烟花爆竹产业又出现了新的勃勃生机。

  宾阳烟花爆竹产业如何迈开新的崛起之路?从历史阵痛到浴火重生,再到打造品牌,这个百年老产业杀开一条血路,走上破茧而出、做强做大做安全之旅。
 
百年老产业,既有面包也有泪水
 
  鞭炮,是丰收喜庆的象征;鞭炮,是疼痛伤痕的回忆。

  和其它地方一样,宾阳县的烟花爆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得到面包的充实,也有泪水的惨痛。

  烟花爆竹生产是宾阳传统手工业,已有300多年发展历史,品种主要有电光炮、潮炮、排炮、彩炮、烟花等10多种,远销区内各县市以及区外的贵州、云南、四川、海南等地。目前,全县建成的爆竹厂主要分布在芦圩、新桥、思陇、新圩4个镇,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全县62个自然村、2.8万户、超过10万人加入爆竹加工行列。2003年,全县爆竹产值曾达1.12亿元,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宾阳县民间每逢节庆等大事,都少不了燃放鞭炮,爆竹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喜庆的快乐。该县有上百年历史的炮龙节,人们就是在鞭炮轰鸣,雾气冲天,火光满城中祈祷一年中的吉祥兴旺,添丁发财。

  但是,这个建立在“火药桶”上的产业,它在给人们带来欢乐、殷实的同时,也带来了伤痛,甚至惨痛。

  这个伤痛,宾阳也未能幸免。

  2005年1月24日,宾阳人民永远忘记不了这个日子。当天上午10时许,该县新桥镇新和村委塘背村发生一起私家鞭炮厂爆炸的重大事故,事故造成4死亡,14人受伤。仅仅两天后的1月26日,人们还没有从前一起血的惨痛中缓过神来,该县太守乡六赐村私炮生产点又发生爆竹爆炸事故,死亡1人,轻伤2人。

  人们已经很难考证,宾阳县烟花爆竹产业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到底有多少次这样的伤痛。但一项统计数字显示,自1998年到2005年1月26日,宾阳县共发生了爆竹爆炸事故16起,死亡32人,受伤44人,经济损失超过1000多万元。

  百年老产业,遭遇了重创。这个伤实在不小。“私炮一日不除,宾阳一日不宁。”2005年2月4日,宾阳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在集中销毁非法烟花爆竹现场如是说。那天,细雨纷飞,在整治私炮悲痛而坚决的语气中,该县一把火集中销毁了非法成品炮3600万头、半成品炮2000万头、炮引3200万米、火柴炮3000万头。

  实际上,早在2005年1月25日,该县就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展开一场几乎是地毯式、“达不到目的决不收兵”的烟花爆竹专项整治突击活动。
 
“浏阳模式”启发阵痛后浴火重生
 
  痛定思痛,宾阳人开始全面审视这个“火药桶”上的产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这个百年老产业?

  宾阳县对事故深刻分析后坦言:由于历史与传统的原因,宾阳的爆竹产业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上,“散、小、零、乱、差”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行业管理亟待提高,不规范的生产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产业的长远发展。

  “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还是逐步退出烟花爆竹行业?”2005年2月2日下午,宾阳县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针对该县烟花爆竹行业是“去”还是“留”;是继续“允许生产、规范管理”还是“全面禁止”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宾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烟花爆竹行业似乎走到了尽头。

  2005年2月26日,为了更彻底整治本地烟花爆竹行业,探索烟花爆竹行业的取舍,宾阳县党政考察团前往湖南省浏阳市“取经”。这次考察,改变了这个行业的命运。

  湖南东部偏北的革命老区浏阳市,1994年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短短几年间这个山区市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外贸出口雄居湖南省榜首,成为湖南经济综合实力二强县市。而直接左右浏阳经济发展走势的就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烟花爆竹产业。目前,这个产业每年为浏阳市130万农民提供的人均收入已达1000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浏阳烟花爆竹兴衰荣辱都曾有过。20世纪90年代,浏阳花炮企业最多时曾达到2万多家,一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景象。可这不但没有推动浏阳的发展,反而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伤亡事故频频发生。1999年,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政府必须在引导花炮产业良性发展上担当主导责任,推动花炮企业管理上规模、上水平,实施工厂化改造。2000年,通过工厂化改造摒弃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浏阳花炮企业,实现生产过程“隐患可除、事故可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1年,“浏阳花炮”作为全球花炮第一股高价上市,成功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资本的历史性对接。同年,全球花炮工业史上的第一个共同行动纲领《浏阳宣言》诞生;2004年,浏阳花炮产值35亿元,创税超过7亿元,花炮出口总量占全国的60%、世界的五分之二强。如今,浏阳烟花爆竹已从单一的爆竹发展到13类4000多个品种,远销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浏阳花炮在经历了无数个历史发展阶段之后,终于创造了一个名满天下的花炮神话,浏阳也因此享有“中国烟花之乡”美誉。

  “浏阳烟花鞭炮不但从传统高危产业变为了低危、富民产业,还实实在在成了与每一位浏阳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产业。”“浏阳模式”给考察团成员以极大的启迪,在让宾阳人坚定打击私炮生产决心的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发展爆竹产业的勇气和信心:一定要打造“宾阳爆竹”品牌。

  2005年3月29日,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制订并下发的《宾阳县烟花爆竹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扶持烟花爆竹企业走规范生产路子,促进烟花爆竹企业规范建设和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绩能高效’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创造‘宾阳爆竹’在烟花爆竹市场优势和地位,遏制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宾阳,屡次受伤的烟花爆竹产业将通过长效管理,浴火重生。
 
“宾阳爆竹”品牌将支撑经济发展脊梁
 
  “作为一项‘高危’产业,宾阳爆竹生产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产权清晰、风险自担、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和优势,用民资、民技、民智,整合产业资源,全力推进标准化建厂、规范化管理和日常化监管,实现‘规范搞活,私炮打死’的目标,尽快把爆竹产业做强做大做安全。”宾阳人下定决心要在烟花爆竹产业上做一番大事业。

  “宾阳爆竹如何上规模,如何上档次,如何创品牌,实现宾阳爆竹产业的二次创业,使宾阳爆竹产业由私炮生产向安全有序生产迈进?”
经过一番研讨和思考后,宾阳人用“五化”来回答了上述问题: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

  宾阳县委、县政府认为,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宾阳爆竹品类繁多却品质不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实现专业化生产,质量问题也是困扰宾阳爆竹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此,宾阳县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尽快引进社会资金,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积极发展联产联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和行业协会,将民间资本和广大炮农引导到规范化建厂上来,引导广大炮农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同时,千方百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嫁接高新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和健全质量的承诺制度、安全的赔偿制度,塑造宾阳爆竹原产地、主产区、安全区、信誉区、标准区的全新形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支持帮助爆竹企业开展广告宣传活动,提高宾阳爆竹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高质、安全的宾阳爆竹形象,创响“宾阳制造”品牌。

  历经阵痛的宾阳县爆竹产业没有忘记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炮厂恢复生产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在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的同时,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各烟花爆竹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做到安全生产,抓住机遇,狠抓质量,创响‘宾阳制造’品牌,树立信心,做大做强做安全烟花爆竹产业。”7月20日,宾阳县委书记施汉飞在宾阳县烟花爆厂企业复产启动仪上强调。

  据透露,宾阳县将通过建立爆竹产业集中区,适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对爆竹企业税费负担的目录管理体制,推动爆竹产业的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要启动新圩烟花爆竹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科学规划烟花爆竹工业布局,建设标准化厂房,争取吸引50—100家大型爆竹企业进入集中区。到2010年,实现烟花爆竹工业产值10亿元,税收1.5亿元。”宾阳人用数字来描绘烟花爆竹这个老产业的新蓝图。

  经过漫长而曲折地发展,宾阳县烟花爆竹产业将在21世纪又一次破茧而出。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刊发于2006年8月17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