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孩子:另有一番滋味的暑假

(2006-07-25 15:23:50)
分类: 关注民生
农村孩子:另有一番滋味的暑假
 
 

农村孩子:另有一番滋味的暑假

互助!(陆波岸 摄)
 
农村孩子:另有一番滋味的暑假
 
细致!(陆波岸 摄)
 
 
  没有像城里孩子一样,暑假就跟父母出外旅游、参加夏令营、上网、看电视。他们埋头苦干,利用这个两个月的假期帮父母做饭煮菜、下地干农活、做手工活赚学费。

  7月29日,记者在宾阳县农村采访了解到,远离繁华都市的村庄里,孩子们的暑假过得另有一番滋味,虽然有点苦,但是充实而有意义。
 
爸妈很辛苦,愿意为他们做事
 
  7月29日中午时分,宾阳县思陇镇益宪村委下六村。

  夏日辣辣的阳光爆晒着这个远离喧闹都市的村庄,经过一个上午的劳作,村民陆续回家一边歇息一边做做相对轻松的手工活。

  10岁的陆秋云坐在不很宽的厅堂里一边聊天和奶奶一边敲敲打打做着手上的活,她的身边堆满了做工精致的木盒子。见着陌生人进来,她那稚气未脱的眼神里透出与她的实际年龄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并用流利的普通话招呼记者坐下,对答自然。

  81岁的奶奶不会说普通话,陆秋云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攀谈。她告诉我,镇上有个厂家专门制作装葡萄酒的木盒子,他们村里很多户人家便到那里领回已经打制好的木盒半成品,然后按照厂家的规格和要求,负责做盒子外层的装饰,并按要求自己编织竹编品,装饰这些准备装高贵酒类的盒子上,装饰好一个盒子可以拿到5元钱的收入。

  放暑假以来,陆秋云每天都这样做。她说,这个暑假,她每天都是7点钟就起床,除了用10天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以外,就一直忙碌着为家里做事。钉这些装葡萄酒的盒子,她家有了很明确的分工:奶奶负责编织竹编品,妈妈负责做盖子,她则负责裁剪竹编品装饰盒子的4个侧面,8岁的弟弟则负责编盒子的提环,谁都不能偷懒。所以,放假后她除了在村里面和小朋友们玩玩,哪里都没有去,就连小朋友最喜欢去的地方思陇街,她也没有去过。

  她家一共5口人,爸爸陆卫明远出家门去云南打工,每年都是在7月份农忙的时候才能回来帮忙几天。农忙过后,又得打工去了。奶奶已经是上年纪的人,弟弟还小。所以,不管每天放学回家还是假期,家里煮饭菜、洗衣服等家务事和地里种花生、种玉米等农活,她都帮得上忙,有时还一个人自己下地干活呢。

  “你一个小孩子,每天都这样干活,不辛苦吗?”记者问。

  “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还有,我觉得爸妈那么辛苦,我也很愿意多帮他们的忙。”陆秋云成熟的回答,让记者感到吃惊。

  陆秋云是益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很听话,成绩不错。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她语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的86分。在谈到自己理想,这个生长在农民家庭的小朋友童真无邪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无奈。

   “以后想读大学吗?”

  “不想。我想我最多读到初中就回来干活了。”

  “为什么呢?”

  “我们家没钱。”

  “不能因为没有钱就不读书,越是没钱越要发奋读书,这样才能走出村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赚很多很多的钱。知道吗?”

  陆秋云忽然低下了头,继续熟练地钉着手上的木盒子,很久没有抬起头来,也不说话。几分钟过后,她终于抬起眼睛,天真地回答说:“我会好好读书的,要到县城读书,争取考大学。”

  在思陇镇,农村山寨一个紧连着一个。陆秋云只是当地众多农村孩子其中一个。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该镇是有名的“竹编之乡”,很多孩子假期回来,都帮大人搞竹编生产,有的还是竹编的小能手。

  陆秋云说,她的很多伙伴,如果家里面没有领回木盒子来装饰,他们就到别人家去帮工,一天可以拿几天钱。积累起来,开学的时候到镇上买文具。
 
长这么大了,没有理由不做农活
 
  宾阳县大桥镇新道村委三磨村,秋收过后的田野到处是人们赶着播种晚稻的身影,就是太阳把田埂晒得冒烟,他们也不愿歇息,深怕错过宝贵的农时。

  7月29日下午4时,韦衍乐戴着草帽、挽起裤管在自家的田里和妈妈、哥哥一起抛秧,看着他那熟练的抛秧手法,我们无法相信他是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

  看到记者从田埂上走了,他用那沾满了泥水的手提了提帽沿满脸笑容和记者打招呼。他告诉记者,这个暑假一放假回来,他和读高三的哥哥、读初一的妹妹就一直这样帮家里面忙农活。首先是养蚕,养蚕季节过后,开始割稻谷,稻谷割完了。现在又是忙着抛种晚稻的时候,他们每天都是戴着草帽,太阳出来就出家门,太阳落山了还没有回到家里,一个暑假没有一天闲着的工夫。

  新道村委是当地的一个远近闻名的养蚕专业村,种桑养蚕给村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家庭经济收入。作为这样一个村庄的孩子,暑假有没有打算找个时间出去走走?

  “我们家养蚕,我们读书的学费等开支都还过得去。但我们长这么大了,为父母多做点农活,那是很应该的。”韦衍乐对此似乎很不在意。他说,他长大到现在也没有要出去玩的想法。他记得小的时候到过一次南宁,后来就再也没有时间去了,反正放假或者周末都一直这样帮着家里干农活,就连县城都没时间去。

  这样做农活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韦衍乐自信地说,他自己学习成绩也不差,秋季学期就要读高中去了。凭他们农村小孩一直以来的那股努力劲头,上学时只要尽力,好好做学问,为家里干农活是对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我还想尽我自己的努力,考个好的大学呢。”

  村民韦忠良告诉记者,新道村的孩子们一放假回来都像韦衍乐,一天到晚帮家里做农活,根本没有什么出外面游玩的机会和想法。“暑假旅游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新奇。”他说,靠近该镇的黎塘镇有一个火车站,但很多孩子都初中毕业了,还不知道那火车是什么样子。

  记者离开韦衍乐家那块水田沿着田埂返回时,阳光还是那样耀眼地照射着三磨村。他们母子三人被西斜的阳光渐渐拉长的抛秧劳作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农村孩子暑假生活特有的画面。
这在喧闹的都市,是无法寻觅的。
 
 
本报记者 陆波岸 文/图
 
  该文发表于2005年8月5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