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桂播报 |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管理
山城今日格外娇
山城今日格外娇
马山姑娘江晨韵!(陆波岸 摄)
“我们的姑娘江,就像打扮靓丽的姑娘一样美丽动人。”马山县一位官员站在流经县城的姑娘江边这样对记者说。
包括这位官员在内的马山人都承认,两年前的姑娘江其实就是一条另人头痛的臭水沟。“两年前,我们县直机关干部每年都要下沟挖臭泥,捞垃圾。但年年打捞年年臭,根本就无法根治。”这位官员继续说。
从臭气冲天到美丽动人,姑娘江的变迁是马山县城建的缩影,它见证了山城马山县“绿、洁、畅、亮、美”城建奋斗目标,以及城市规划、城区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政府举措:阔斧整治“脏、乱、差”
先前的马山县城建怎么样,我们通过改造前姑娘的景况江可见一斑。
当年的姑娘江,流域面积小,枯水期来水量不足每秒0.03立方米。多年来,由于河道两旁违章建筑和乱倒垃圾,造成河道泥沙淤积河床裸露,尤其是沿河两岸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到河道中,水质恶化十分严重。
“不能再让这样脏、乱、差的环境长期存在下去!”包括姑娘江流域综合治理在内的市容市貌改造建设,迫在眉睫。马山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坚决改变这一城建状况,营造方便群众、造福市民、优化宜人的城市人居环境。
山城改造路在何方?马山县建设局局长覃超贵说,根据马山县县城的现状和特点,该县确定了“以老城区为轴心,向西延伸,南北两翼扩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山、水、园、林相互衬托,景点、建筑互映生辉的要求,突出特色和个性,制订和完善了住宅小区、街景、控制性详规以及城市供排水、环卫、绿化、燃气等专项规划,形成大规划套小规划,既着眼与长远发展,又满足近期建设需求的规划体系。同时,加强对县城山体、水面、主干道、风景区、出入口、老城区等重点区域的控制,对各种违章建设用地和违法建设工程及时进行查处,使“两违”工程处理率和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办证率都达到了100%。
在城建思路实施中,被称为“五大工程”的绿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畅通工程、净化工程、便民工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覃超贵介绍说,该县在市政建设中,采取公共场地绿化相结合,专门部门绿化与社会力量绿化相结合,点、线、面一齐抓,乔、灌、草一起种等办法,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组织实施了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物的“楼宇亮化”工程,并对县城主要街道统一铺设人行道花阶砖,对空中电力、通讯管网进行地下埋设。先后完成了城区12条道路改建扩建工程,使县城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实行生活垃圾有偿服务和无害化处理,推行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工作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保洁责任网络,突出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警示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科学规划城区主要道路停车带。
群众自豪:我们山城变美了
马山人自豪了:如今的马山县城,夜空变“亮”了,环境变“洁”了,道路变“畅”了,城区变“绿”了,空气变“清”了。青山叠翠、明净秀丽的特色小山城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乐土、外商投资的热土。
记者漫步在姑娘江边看到,春末的姑娘江风景格外迷人,两岸绿树成荫,垂柳依依,高楼倒影在清晨的河水中,两岸人行道上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悠然自得。在这里散步的群众告诉记者,这条当年臭水横流的江水,现在已经成为马山县城的中心景点和环境窗口,是县城男女老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很多人不管是晨练还是晚上散步,都要到这里来。
马山县城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外地客人,还是马山县群众,都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崭新的变化。
县城变大了。经过两年的努力,城区面积已由过去的2.7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4.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1年的2.54万人增加到3.7万人。正在着手规划的上林至马山二级公路绕城线小区开发建设,将使县城城区面积由现在的4.2平方公里拓宽到7.2平方公里,为未来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道路畅通了。随着现成各主干到的拓宽改造完成,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3.23平方米,主干道完好率达到95%,县城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出城进城更通畅;
城区变绿了。通过生态绿化等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1%,城区绿地率达到25.3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
环境质量提高了。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区内使用液化气率达98%,城区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100%,城区路灯装灯率为98%,路灯亮灯率达到100%;
居民素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县城建设带来的实惠,群众思想从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居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做“文明市民,造文明县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马山县城建付出了汗水,见到了成效。
山城未来:城乡发展更和谐
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要投入巨额资金搞城市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贵的是,马山县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探索“经营城市”的理念,并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成功之路。
覃超贵告诉记者,为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该县按照“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该县通过盘活旧城区土地资产和新区土地开发,筹集了城市建设资金70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吸纳5000万元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通过申请国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450万元。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政府修建主街道、临街单位(居民)搞配套”的做法,所有的人行道、下水道等配套设施实行政府统一规划,市政统一建设,费用由单位(个人)分担的办法,提高市政设施配套水平。
清澈的姑娘江水静静流淌,马山城镇化之路走过破烂,看到阳光,还将继续铿锵前行。
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容康社说,“十一五”期间,马山县将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城镇,协调发展一般小城镇,构建以县城为核心,1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街(圩)为主体的城镇群,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县城开发建设力度,巩固旧城改造成果,重点抓好新区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聚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城区面积拓宽到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5%以上。同时,积极推进重点乡镇建设,把白山、周鹿、林圩、永州、古零、金钗等乡镇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更可贵的是,马山的今后的城镇化建设没有忽略生态与环境保护。容康社说,“十一五”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做好城乡街道及公路、水路等交通线的绿化美化。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林业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努力营造健康的生活、生产环境。(完)
本报记者陆波岸
该文发表于2006年5月11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红水河畔盛开淌金的花
后一篇:史事难回金銮殿 拂尘抚旧认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