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安现状图发展 独恋山林搞养殖

(2006-07-03 15:01:09)
分类: 社会纵横
不安现状图发展 独恋山林搞养殖
——一个女青年从“孩子王”到“养殖大王”之路
 
不安现状图发展 独恋山林搞养殖
 
灿烂。(陆波岸 摄)
 
  如果不是在养殖场看到施焕新,你真的无法看出她是一个上万只鸡、上百头山羊、几十头黄牛和8亩鱼塘的主人。

  穿戴得体、不失时尚的施焕新是宾阳县露圩镇平旺村一位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这位女青年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不安于现状的信念,让她走下三尺讲台,走出安逸村庄,搬进深幽山岭,开拓人生另一片崭新天地。

  目前,她存栏活鸡2万只。有人估算,按每只鸡1.25公斤重量,市场价每公斤14元计算,她单单这批存栏活鸡就有35万元的经济收入。
 
初中毕业小姑娘 当起农村“孩子王”
 
  急速的人生转折,会有一些预想不到的惊喜,也会有前程莫测而产生许多不可名状的惆怅。
 
  施焕新的人生,8年4转折,虽然每次都有一种前程莫测的感觉,但她没有惆怅,她在不安于现状中一步步开拓属于自己人生的惊喜。
 
  1988年,初中毕业的施焕新和许多农村毕业生一样,背着一大袋子书籍穿过充满牛粪气息的乡村小路回到村里。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她自己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在一次和朋友聊天中,她突然有了到广东打工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因家里老人反对很快就化为泡影。于是,她铁下了心:反正农村小孩不读书了就理所当然要为家里种田干农活,我在家好好种田干活算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就业机会青睐了她。1989年,露圩镇周黎村小学因学生人数增加,师资力量不足,学校领导上门找到她,要她到学校去当代课老师。
 
  在农村,能当上小学教师也是一件很能“光宗耀祖”的事。整天在家里埋头种田抬头看天的施焕新,很爽快地答应周黎村小学领导的邀请,带着一个新的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当起这所农村小学的“孩子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上完第一节课下来,还带着紧张情绪的施焕新在心里暗暗为自己高兴和祝福:我真的能当老师了!她同时发现,“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确实说得有道理,要把课上好,要把学生教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她仅有的初中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此后的1990年到1993年3年时间里,她一边教学,一边到宾阳县师范进修学校函授学习。函授毕业后,她继续站在农村那方讲台上,用她那桶水去浇灌淋洒充满希望的花朵。期间,她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小学三级教师。
 
走下讲台进鸡舍 五百只鸡死了一半
 
  站在讲台上,施焕新为别人播下希望的种子;回到自己生活空间里,她又为自己寻找希望的路。

  “一个月的工资就是185块钱,这样下去行吗?”“这样代课下去,出路在哪里?”在每个寂静的夜晚,施焕新都在琢磨这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农家出身的施焕新已经开始养鸡养鸭,以补助生活之缺。少的养几十,多的上百。养着养着,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奔头。最终,她把人生发展之路定格在养殖上,把这养殖业作为自己人生新希望的一个转折点。
 
  1995年暑假,她的人生在这里转了一道弯。她辞去了小学代课教师,买回500只鸡苗在自家小院内精心喂养,想通过这批鸡苗实现她养殖致富的梦想。
 
  创业的大海,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即使她用在学校里呵护小朋友一样的耐心来呵护这批鸡苗,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精心饲养这批鸡苗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上,她像平常一样步入鸡舍时,眼前的情景让她惊呆了。
 
  到现在,当时的情景她记忆犹新:接近20只鸡僵硬地横在鸡舍内,任凭别的活鸡踩来踩去。而这些还能走来走去的活鸡,也没有平时那份活力,一只比一只木呆,抬头的力气都没有。更可怕的是,在此后的几天里,这些鸡一个接一个横躺下来。“白天也死,晚上也死”,有时候一进鸡舍,眼前就是一片散乱的鸡毛,几十只鸡横七竖八死了一大片。

  看着损失一天比一天惨重,施焕新赶紧到县兽医站请教,寻找挽救病鸡的良方。最后,500只鸡只有一半给救活过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历经这次惨痛失败后,施焕新加紧学习科学养殖知识,学会一整套科学养殖的技术。
 
恋上山林图发展 实现致富新梦想
 
  采访施焕新是在一座名叫过义山的树林茂密山岭中。城里烈日炎炎似火烧,车水马龙。这里却一片阴凉,鸟鸣啾啾。摆在林间小道树阴下的几张塑料凳子就是我们交谈的场所。
 
  施焕新告诉记者,她在家把养殖产业做大以后,觉得自家小院空间太小,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就在这时,村里有一方面积8亩、名叫过义山塘的水塘要往外承包。她认定这是实现养殖致富梦想的一个大好机遇,便毫不犹豫地把这方水塘给承包下来,放养鱼苗,并利用山区优势,在宽阔的山林树阴下放养土鸡,大力发展土鸡养殖。
 
  1997年,刚结婚不久的施焕新带上800只鸡苗,把新房搬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林中安居。第一年,她边学习边实践,自己摸索别具一格的养鸡方法,通过玉米、米糠等粗粮喂鸡,既降低养鸡成本又保持了本地土鸡特色。当年第一批“土货”陆续出售后,因土鸡肉味道鲜美味,投放市场后消费者赞不绝口,一下子打出了品牌,800只土鸡上市后,她差不多得到1万元的纯利润。
 
  施焕新的山林养殖计划尝到了甜头,但她发现单靠养鸡为主还不能充分发挥山塘山地的优势,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决定充分利用山林资源,把单纯的养鸡发展为养山羊、养猪、养黄牛等立体养殖,干出一番养殖事业。
 
  马山的黑山羊来到了她的山头,巴马香猪来到了她建好的猪栏……她立体养殖产业就这样一步步构建发展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施焕新目前已把养殖发展到包括过义山在内的3座山头,一座山专门放养土鸡,一座山放养山羊,一座山放养黄牛。山间到处散落着她搭盖起来鸡棚、牛间和羊栏,在林间自由来往觅食的土鸡,从栏里探出头来却生生看着生人的牛羊,给人一种格外和谐的感觉。
施焕新介绍说,她目前存栏的土鸡达2万只,山羊200头,黄牛30头,各种鱼苗1万多尾。她的养殖产品基本上都在宾阳本地销售,有时候还是供不应求呢。下一步,她打算再发展肉鹅养殖,扩大养殖品种和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施焕新立体养殖致富了,她的名声越传越远。2001年以来,她曾被评为自治区“双学双比”先进致富女能手、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巾帼科技示范户”、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等等。她对前来取经者总是热情传授,并还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本村群众走上致富路。几年来,她共扶持20多户计划生育贫困户,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境。本村卢树光户、卢树立、韦锦荣等困难户,在她的帮助下,靠养殖业年创收最少有1.5万元,在施焕新带动下,平旺村兴起了一股养殖热潮。

  同时,施焕新热心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对村里修路、建校都慷慨解囊,另外还积极协助镇妇联、镇计生协会共同动员发展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为特困儿童捐资助学等等。

  “有技术才有靠山,多了解市场行情,品种方面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养殖的成功。”施焕新在送别记者时说出了她养殖业取得成功的秘诀。
 
本报记者陆波岸
 
  该文发表于2005年8月18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