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林民族文化品牌魅力初现

(2006-06-16 10:41:12)
分类: 文化观察

上林民族文化品牌魅力初现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上林县以壮山歌和多声部民歌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品牌魅力初现。日前,在上林县举办的一次大型文艺演出,不但吸引了县内外近3万观众的热情捧场,而且意大利、丹麦、印度等7个国家及地区的演员也不远万里到此与当地演员同台倾情演绎,他们对上林当地的文化品牌赞叹不已。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80%,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源远流长、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上林县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唱山歌,尤其是古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上林人民爱山歌、唱山歌、听山歌、赶歌圩的传统。清朝康熙年间,上林就有民歌的记载。据介绍,上林目前民歌经挖掘已发现40多种,在唱法上有一声部、二声部和三声部。其中,“四六联”可谓是民歌中的瑰宝,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今年12月2日,上林县壮族多声部合唱团将代表全区赴海南省海口市参加全国第七届合唱节。

    此外,该县的其他民族舞蹈和民间壮剧也是蓬勃发展,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林县志记载,在清光绪年间,上林就有演壮剧活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该县自编自导自演的壮族山歌剧有《云雾散,太阳红》、《血海深仇》、《土地回老家》等曾轰动一时。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该县改编的壮歌剧《刘三姐》参加南宁专区《刘三姐》汇演获第一名。从此,上林县掀起了演唱《刘三姐》的热潮。此外,还有《特掘》、《舜儿》、《卯鸿》等壮剧,因美丽动听、感人肺腑而深深扎根在广大壮族群众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经久不衰。

    目前,上林县民间壮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境内民间壮剧团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壮剧团67个,最少的乡镇有2个,最多的乡镇达12个。

    该县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经过精心包装后已经成为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青睐的文艺节目:瑶族舞蹈《丰收牛角舞》是上林瑶族人民在传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自娱自乐的文化艺术,每到丰收的季节,他们用牛角作为吉祥物,以悦耳的藤铃伴奏,男女青年互相追逐,尽情欢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欢乐场面热烈激扬;壮族舞蹈《公曹太平舞》讲述的是壮族4个管辖天下的元帅,驱邪除恶,为壮族人民带来太平和安康。寄托了壮族人民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憎恨。该节目曾出访过日本等国并深受欢迎;瑶族舞蹈《猴鼓舞》是上林县镇圩瑶族同胞的传统民间舞蹈。该舞蹈反映了瑶族人民勤劳淳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优良品质。舞蹈节奏欢快,舞姿奔放豪迈,曾在市、区级文艺汇演中荣获大奖……

    上林县的这些文艺节目,不论是每年的“三月三”歌节还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活动·上林歌台”,或是平时的大型文艺晚会,都作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给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上林“三月三”歌节接待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游客。来自韩国的TAEWON先生说:“我第一次听到壮族有‘三月三’歌节。今天的山歌唱得很棒,特别是美丽的民族服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加坡进化乐队演员杨文焯表示,上林歌台给他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发音圆润的民歌演唱;二是舞台上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装饰。“这些歌舞和民族服饰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色十分鲜明。如果打入新加坡娱乐市场,应该能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娱乐界的关注。”他说。

    民族民间文化如何从山野走向都市、走向世界?此间有关专家指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植根于民间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开放、交流和融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只有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创新发展,融入各种先进的具有时代感的元素,不断交流融合,土生土长承载厚重历史人文情怀的民族文化才能从山野走向都市,走向世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范西姆先生对记者说。

    上林县文体局局长童志群说,该县一直围绕“如何着力挖掘包装打造上林优秀民族文化,把上林的民族文化融入大南宁文化之中”的中心工作,不断挖掘本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着力包装当地的民族歌舞并把它推向文艺舞台,依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个大舞台,使上林的民间艺术不断交流、开放、融合中得到弘扬和发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南宁晚报 > 2004年12月2日>第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