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宁“新农村”见闻之六)废旧收购收回宽裕生活

(2006-06-15 22:17:49)
分类: 八桂播报

(南宁新农村见闻之六)废旧收购收回宽裕生活
——广西宾阳县武陵镇新塘村见闻

(南宁“新农村”见闻之六)废旧收购收回宽裕生活


新塘村新貌。陆波岸摄。  

  (南宁“新农村”见闻之六)废旧收购收回宽裕生活

新塘村民在文体活动中心阅读书刊。陆波岸摄。

 

新华网广西频道 3月28 日(陆汉魁陆波岸)在人们的印象中,收购废旧只是一个维持生计的活计。若不是为了一日三餐,谁都不愿意干这样的脏累活。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新塘村人的实践却告诉我们,废旧收购不但能满足日常柴米油盐之需,还能收回一个日益殷实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绿色家园。3月21日下午,笔者在新塘村采访了解到,这个村已经形成一个废旧收购大军,家家户户参与做大做强废旧收购行业,让这个文明村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过得日益殷实。2005年,新塘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其中废旧收购功不可没。

                 朴实的想法:只图柴米油盐不用愁

 

    新塘村人当初干起收购废旧的行当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想把日子过得柴米油盐不愁。

    20年前,新塘村一个叫磨浩生的村民从收购废旧商贩那里拿来一组收支数据进行一番研究和盘算后发现,收购废旧这行当脏累的背后还有一个不错的收入。1986年,磨浩生认定这是一个解决一家柴米油盐的好活计。他一边扳着手指一边给家人算了一笔帐,说服家人为他筹集几千块钱,在宾阳县古辣镇开了一家废旧收购店。这家可以说是新塘村废旧收购行业的开山之店,一开张就像店主所希望的那样红红火火。一批批在别人看来是废弃无用的东西在这里变成了一叠叠让人眼馋的人民币,收获远远超过磨浩生所想要的解决柴米油盐等简单生活问题。没过两年,生意做大了的磨浩生把废旧收购店搬回新塘村,在村里安营扎寨想把这些烂铜烂铁破锅头的财发大。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田种地的新塘人闲不住了,磨浩生的发迹让他们如论如何也不想再这样本分地种田挖地。他们纷纷加入到废旧收购的行列,骑着自行车到处吆喝生意,把收购回来的废旧品卖给磨浩生,再由磨浩生转手倒出去。现在都市里大街小巷整天叮叮当当收购废旧行业,早就被新塘村人做大了。

    1992年,新塘村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废旧收购大军,全村92户人家所有的青壮年人都加入这个队伍。每到农闲季节,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进村入户吆喝收购烂铜烂铁、鸡毛鸭毛、废旧报纸书刊等废旧物品。新塘村废旧收购行业做大,收购范围从附近村庄扩大到整个宾阳县的各个角落。目前,这支废旧收购大军足迹已经遍布横县来宾和百色等地各个乡村。他们的收购交通工具也由最初的自行车到机动三轮车再到机动农用车。最初只想解决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之需的废旧收购行业,已经成为新塘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不轻易之间:收购废旧吆喝出殷实生活

 

    村民磨党中,长年奔波在外收购废旧被风吹日晒的酱紫脸色,一点没有影响他那憨厚灿烂的笑容。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家5口的磨党中,参加收购废旧之前,年人均收入最多也就是1000元左右。自从参与废旧收购后,他一家的日子就过得十分殷实。2005年,单单他一个人的废旧收购就有8000多元的纯收入。他介绍,他的废旧收购生意已经做到百色等地,常常是几个人合伙开一辆农用车出去,在当地住宿,等收购满一车后再拉回来。他们一天的收入一般是30元以上,他曾经创造一天600元纯收入的奇迹。曾经梦想依靠养牛致富的磨东,因为废旧收购的诱惑而改行了。去年年初,磨东把家里养的牛全都卖掉了,带这一杆秤奔波于横县、来宾市等地,进村入户,吆吆喝喝干起废旧收购的生意来。养牛来钱太慢了,收购废旧比较实际,来钱快,你上午出去,下午就有钱进口袋了。他说。

   笔者在新塘村采访时,正是人们傍晚归耕的时候,一辆辆机动三轮车陆续从外面回来,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车上村民的笑脸告诉人们村里废旧收购业的兴旺。据介绍,随着废旧收购行业的扩大,新塘村已经建立起了4家年经营规模达500万元以上的废旧回收品加工站,这个只有482人的村庄废旧收购从业人员就超过100人。单单废旧收购这一项,全村年纯收入300多万元,废旧收购已经成为新塘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废旧收购这一行当确实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生活,加上大力发展优质稻谷种植、种桑养蚕、养猪和外贸编织加工,新塘村人的生活日益宽裕起来了。

         

美好的日子:天天放在文明环境里过

 

    很显然,新塘村村民住房建设不是同时起步,也没有统一规划,但村里那些高高低低的楼房可说相当协调,绿树掩映中,透出一份自然和谐美。依靠废旧收购慢慢过上好日子的新塘村1999年开始就着手文明家园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一套集办公室、图书室、娱乐室、科普橱窗、戏台、灯光球场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硬化村中主干道、巷道5000多米,整修排污暗沟2600多米;建造垃圾池1座,建设绿化带1200多米,植树2000多株。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村民们积极进行改厨、改水、改厕,集中修建猪圈、沼气池。目前,全村100%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95%农户的厨房、厕所达到了卫生标准,8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

   2001年以来,新塘村先后被评为县、市级文明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建设一等奖。村民对文明村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十分深刻。新塘村还没有改厕以前,村里只有两间没有盖顶的露天公共厕所,村民晴天雨天上厕所,都要打伞,晴天挡太阳,雨天防雨水。住房离公共厕所远的村民,想起晚上要提着灯火上一趟厕所,谁都感到头疼不已,但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自从改厕以后,长年搁在村民心头的这块心病被除掉了。有一件事让磨东记忆犹新。年前,他的弟弟磨诚结婚,他们家请来专门人员负责婚礼摄像。迎亲车一来到家门口,负责摄像的一位女孩子马上跑进屋里急着要上厕所。幸亏村里改厕了,村民家家户户屋里都有了干净的厕所,方便舒适的卫生间没有给这个急于解决内急的女孩子带来多大的麻烦。如果是以前,还要人家跑半天才能找到那个烂厕所,我们家的脸可就在喜庆的日子全都丢完了啊!磨东感慨着说。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明新村的建设不单单是让村民上厕所方便了,而且村民们的物质、精神各方面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新塘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村容整洁,村民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违法案件,群众安居乐业,坐落在千亩良田之中的新塘村,展现给世人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