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失落的故乡&透过雾霾的阳光

标签:
襄阳襄樊东津新城历史文化街区南水北调 |
分类: >>妄言·信手涂鸦 |
现在是2015年第一天的清晨,樊城公馆门码头的仿古券门,浸润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券门对望的方向,是雾霾里看不清模样的襄阳古城。两城对望之间,永远隔着静流的江水。
20天前,江水在上游百多公里的库区分流,转身奔向广阔的华北乃至饥渴的首都——这就是古城襄阳与最高权利中心的现实关联。他们之间尽管隔着三线四线的落差,却同时被水与雾霾困扰。
十年之困:市民与这座城市的疏离
新年清晨,透过雾霾的阳光照亮襄樊二城,却温暖不了樊城老街青砖屋脊上干枯的苔藓。2013年最后一天,这个被城市主政者唾弃的破败街区被国务院写入最新审定的城市规划,但事实上,这里已在半年之前大面积动迁。然后,废墟上常见相扶相携的老人笃定凝望的身影。
失去故土的,岂止是念念不忘的长者?
2015年,襄阳可以忽略国家对城市规模的新标评定,可以忽略止步于超大城市的既定梦想,但“建设汉水流域中心城市”这个高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层级规划,仍将作为崭新的城市口号被继续放大。雾霾下的新襄阳,不必像失去祖屋的原住民那样忐忑与惶惑。
大家彼此明了,站在老街废墟聊慰对故乡的怀念,无论如何是件残忍的事情。
现在,我们无法想象2004年天籁下线倾城争睹的盛景,当时有无数襄樊人为自己城市强大的凝聚力感动。10年后的2014年,英菲尼迪下线、小飞机项目落户……仅像雨滴溅落襄江,击不起小小的涟漪。
2005年,几乎所有热心的年轻市民都在“两桥松绑”后站上桥头,环顾蓝天白云下祥和酬唱的双城。2015年,还有没有一件激起全体市民关注的事情?
东津新城、网吧火灾……这个城市其实根本不缺少事件。越来越深的疏离,正由普通人群向中坚力量蔓延传染。人们变得焦灼,城市荣誉跟自己也不再相干。
2004年,襄樊得到“魅力城市”的理由,是拥有安静的古城以及安居的市民。10年之后,浮夸与浮躁像城市上空的雾霾一样挥之不去。于是,连“首条地铁将在五年内开通”的谵语都讲得出口,及至变成网络笑谈,规划部门方才矢口否认,并威胁起诉抢发消息的某家媒体。
2014年8月,一名俄罗斯旅客在飞抵襄阳后无奈求助,他本想飞往陕西咸阳,却在北京转机时被接待人员弄成了襄阳。这让人想起来,5年前襄樊更名时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常有人买错襄樊与湘潭的车票。
襄樊名已不存,城建规划部门忽然以留住集体记忆为由,做出一个“襄樊大道”的项目。及至2014年末通车,许多市民仍然找不到这条大道到底在哪里。
从更名冲动到东津开挖,从棚户区改造到樊城历史街区消亡,从外围扩张到城内折腾,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得失,但代价显而易见。万千挚爱城市的人们,感到无助与心伤。
人情疏离可以修复,市民与城市的疏离还能修复如初吗?
经年之痒:围困于四城一心的乱象
在困顿于烂尾的武汉“公共自行车”一筹莫展之际,襄阳这座争做“湖北老二”的城市却在年末倒数第二周高调引入这个棘手的项目。网络上两条消息并列在一起,襄阳似乎拥有远胜省城的智慧。
2014年的最后一天,交通管理部门宣布,长征东路清河桥正式通车。这座跨越新旧两城的小型桥梁,建设工期历时3年,期间甚至有官员因为建设文书传递懈怠而丢了乌纱。
这是一团诡异的怨气,因为城市太堵,需要道路增量的纾解。于是,行人,而不是汽车——被请到空中。这一年,城区干道矗立起十几座钢架天桥。
每一条道路都出现了拥堵,城市至今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架立交。有人感叹,襄阳并非缺少足够的财力预算,而是拿不出经营城市的崭新魄力。
不断架设钢制天桥成为表述政绩的民生借口,及至在火车站使用五桥连体方式试图将进站客流引入空中。难以想象,春运期间身背行囊的归乡族如何攀上高梯再挤下人流。
与行人上桥相对的是,城区道路开始重修扩容,许多路口竖起了禁左标识,网民指责此举最能代表交警部门的管理智慧,将其编入“新襄樊三宝”。这一决策,造就了空前的罚款经济,许多新手和外地司机不断加入到违禁罚款的名单。最有趣的是,襄阳古城东北角的新城湾居民,曾因禁左与限行开车回不到自己的小区。
道路如斯,而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当年新增50000辆机动车。
与这个尴尬数据相似的是,襄阳房地产存量若按上一年购房进度计算,即使不再新建一座楼盘,也需用24个月消化。
伴随政策更迭,新城扩张受阻,围绕四城一心的各方角力日渐缩小了范围。
风景这边独好?这一年,承载旅游产业跃升的古隆中不再清幽,习家池已找不到一丁点私家园林的痕迹。一个仿古项目却吸引了探奇的目光,建设方不得不在2014年最后一天发布引导性免责声明。而那些掩埋于樊城老街的碑刻、建筑雕件——记载城市历史与家族记忆的文物,逸散丢弃或连夜被盗。
地铁消息证伪,让精英阶层兴奋的汉十高铁联席会议年末在襄低调召开,地方媒体却被告知不许私自报道。
行路,难矣,且行且珍惜。
辞旧迎新,不见雪来,马街搬离的老人们也许不会再来废墟看望了。四散开来的街区原住民,在2014开年就传来多人离世的消息,其中包括两名壮年男子。他们在挥别遥远的祖居之后,无处叩拜。在隆冬挥之不去的阴霾里,隔江相望的襄樊二城经年不识彼此的模样,如同在异乡远眺故乡。
今天,2014正式变成了昨天。幸好,记忆可以打包、可以安放并永生于网络。
不管是喜是忧,2015毕竟如约而至。这一天,暖暖的阳光透过雾霾照彻沧桑的襄、樊,两城之间,是不再奔腾的静默的汉水。
而我们,正踏在通往美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