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襄阳归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2010-12-02 16:21:24)
标签:

襄樊更名

襄阳

城市文化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从今天正午开始,随着各大网站对“襄樊更名”消息的转载,几乎所有的襄樊网民都在急切求证消息真伪。本地论坛上迅疾出现相关评论,赞同“回归历史”的支持派与指责“政府折腾”的反对派重开论战。

襄阳归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务实者并不关心机关单位招牌、公章的更换,他们忧心的是:谁来为市民家庭与个人身份证件的更换买单?
  消息来源与讹传谬误
  消息于今天11时49分发布在人民网“时政频道—各地要闻”栏,原文如下:人民网武汉12月2日电(记者顾兆农)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樊网民正是从这一渠道获悉自己城市即将更名的报道。随后,国内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少人气度较高的知名网站在转载时,使用错误图文介绍“崭新”的“襄阳”。如凤凰网和腾讯网,居然把襄阳古城东南角的仲宣楼标注为“襄阳市隆中风景区”;在表述“襄阳”市情时,出现了已经撤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文字,标称资料来自“襄阳市襄阳归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政府网站”。
  消息传递出现的谬误,最后蔓延到新华网。新华网的市情简介虽然工整准确,可惜仍旧使用了与凤凰网同样的错误配图与标注。其他谬误,不胜枚举。
  由于缺乏政府的正面回应,网民不能完全接受来自“人民报系”的消息,即使之后新华网也有同样的消息发布。对至少目前还是的“襄樊人”来说,城市更名事件超越了物价,成为这个冬日午餐的主题。
  
政府态度与民间反应
  襄樊更名热议已久,此次“获得批复”消息传出,对本地传媒而言本是“含金量”极高的重头题材。就在当地新闻民工们激情澎湃之时,他们得到明确指示:不转载、不报道、不讨论(这一消息)。而对湖北电台的即时求证,襄樊方面的答复是:尚未接到国务院批复文件,已通知本地媒体不做报道。
  下午三点,有当地记者爆出的“可靠消息”传达了官方态度:居民身份证、户口簿、营业执照等项目的更改,费用均由政府买单;各单位不准搞挂牌仪式市委书记对城市改名的观点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推动发展。另外确认,目前的“襄阳区”将更名为“襄州区”。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喜讯”俨然淹没了善意的质疑与理智的无奈,两派论战相信会在晚间时段升温,关于襄樊与襄阳的“新仇旧恨”都会被翻出来晾晒。网络愤青们更将抖擞精神,不失时机展示他们为“尊重历史”付出的艰苦努力与考证成果。  
  消息显示,襄阳旧称虽然实现了总体上的回归,其间瑕疵堪称遗恨:目前的襄城区应该是襄阳之称最恰当的承载者,但此次更名并未涉及。事实上,有识之士为襄樊更名奔走呼号时提出过最科学、最经济、最能将社会震荡成本减少到最低的方案:襄樊市名不作调整,将“襄城区”还原为“襄阳区”,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城市更名,应该是充分吸收各方智慧与民意的大事。遗憾的是,后人总在用误会消解历史的误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