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老巷:我们期待拯救的岂止是童年

(2010-01-28 13:16:16)
标签:

襄樊记忆

樊城陈老巷

七十年代

儿童摄影

育儿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童童跟牛牛坐上阮祥泰大院的天井台阶后扭头寻找他们年轻的父亲,他们要等好多年才会明白,这个正被拯救的破败院落比他们爷爷的年龄还要久远。现在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而他们的父辈却不得不游走在濒临拆迁的街巷,拯救褪色的童年。

陈老巷:我们期待拯救的岂止是童年

  两个顽皮的小家伙很快就会忘记,在一岁半的冬天来临之前居然有过“被”模特的经历。他们的眼睛那样清澈,扭动的身子有着可爱的笨拙。
  樊城,陈老巷,晚秋傍晚……这些构成优质影像的诗意要素拥有强大的诱惑张力,在城市张狂向北繁华蔓延的时候更具备采集的价值。而这一次不了,童童跟牛牛带上童年走进这里的时候,他们的鲜亮与周遭的暗淡形成强烈的反差。当然,如果不是摄影师叔叔王俊的带领,他们无论如何不知道催生这座城市的老街也将变作无人知晓的历史。
  王俊手中的5D-Mark-II就显得格外沉重,不过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把这条街巷千百年的时光最大限度压缩在眼前,然后赋予它最具生机的提示,远比回忆童年有意义得多,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记录。

陈老巷:我们期待拯救的岂止是童年

  于是童童才有机会坐上藤椅,迎着斜上方天井的阳光好奇张望。这把富于传奇的藤椅在这个位置十数年间不曾改变,几乎变作樊城大宅的标志风景。在盛夏的午后,房东老太会在藤椅上安详目送大红门外慕名寻访的身影。
  在存量日减的襄樊,陈老巷42号阮家大院是原住民回顾沧桑的地方,逢上数码影像的普及,大宅老人慈善的面孔以及窗棱门廊上的雕花,对年轻过客才呈现另类的诱惑。
  这个院落的主人曾是陈老巷的首富。一百年前,籍贯黄安的布匹商人在樊城创立阮祥泰,靠着水运便利在汉口与樊城之间批零买卖,不过他创立的家业在动荡年代并没持续多久光阴。家业没落,老宅周边的喧嚷却往后持续了五十多年,有幸见证襄樊水运时代的终结,并分享过手工作坊过渡为集体工厂的辉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安居的产业工人大都期待一生都过得荣光。
  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女孩子跳房踢毽玩皮筋,男孩们则在路灯下斗鸡捉迷藏、打弹珠或混进露天电影院观赏战争;再然后,他们的童年跟随集体工业的没落一起变作城市的记忆。此后每次脚步的抵达,都只是辞不达意的探访。

陈老巷:我们期待拯救的岂止是童年

  童童跟随爸爸辗转在樊城老街,众人簇拥的下午当然是快乐的。不过这次他坐上宽大木椅时有点发懵,他仍旧不知身后抚州会馆的戏台为何冷落到白天也有野猫们出没。
  襄樊志书的清末民初章节曾荣耀记载,各地戏班以在此献艺为荣。这座最晚追溯到清初顺康年间的宏美建筑,曾与汉江岸边林立的桅杆辉映过城市的繁盛气象。所谓斗转星移、人事代谢,如今这座城市的笙歌之地离此也不过四五分钟之遥。只不过舞台变作舞池,再看不到杨柳依依与长袖盈盈了。
  历史无法还原,而数码影像是最简易直观再现过往的方法,所以——必须要感谢童童、感谢牛牛,感谢王俊,感谢老街甚至要感谢这个在挣扎中自我救赎的世界,让我们在没落中捡拾闪亮的辉煌,在遗失中重逢童真的向往……
  
  
  
  王俊博客地址:襄樊儿童摄影[点击进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嘴唇里的阳光
后一篇:嘴唇上的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